时值冬月 , 大江南北西风猎猎 , 万物渐变肃杀 , 但同时 , 一股惹人馋的腊味香气也随西风送进千家万户 , 成就了冬季温暖餐桌气氛的公认佳品 。
腊味的腊 , 暗含着对“腊月”时令的遵循 。 虽然一年四季都可品尝 , 但腊味无疑首先是献给冬天的 。
1937年 , 《铁报》刊文介绍广东腊肠 , 开门见山道:“香肠为粤中冬季唯一食品 , 普通一般人 , 都在阴历十月至十二月前后 , 赶着制造 。 ”冬季不单是腊味的生产高潮 , 旧时人们的腊味消费 , 也会在冬至前后达到年度巅峰 。
文章图片
1910年《营业写真·做腊肠》
作为腊味的一大故乡 , 两广对腊味品质的挑剔由来已久 , 逐渐促成了“挑腊指南” 。 拿最常见的腊肠、腊肉来说 , 老广的地方性知识早已成为各地吃客“抄作业”的对象 。
1910年 , 《图画日报》连载的“营业写真” , 就将腊肠优品的品相 , 概括成了一联打油诗:“此物之制自广东 , 腊油雪白火腿红” 。 关于腊肉 , 1947年 , 《力报》的一位作者指出 , 广式腊肉的好坏 , 需从是否“肉色鲜红透明 , 味极美”这两点出发判断 。
文章图片
1940年代《新闻报》广告 , 上海大世界附近的羊城酒家售卖“瓦鐣腊味饭”
天性“好吃”的老广 , 自然乐意为一口脂香盈鼻的腊味奔走搜罗 。 1948年 , 《工商新闻》杂志把腊肠誉为“东江特产” , 其中“尤以离东莞城五十里的‘厚街’乡最著名” 。 全面抗战暴发前 , 就连惠州的许多高档食府 , 都会远道而来采买“美味芳香 , 确有特色”的厚街腊肠 。
文章图片
广式腊肠 视觉中国 图
老广眼中的腊味 , 唯有靠一碗晶莹雪白的米饭加持 , 方可显出绝妙口感 。 在1927年《洋泾浜》杂志一位作者的眼中 , 腊味之于老广 , 不仅有“佐餐下饭”的功能 , 更可用于烹饪过程中 , 给白米饭增添令人垂涎的鲜香 。 这位作者尝试总结道:“将腊味置于锅之上层 , 使香馥之气入于饭中 , 饭熟而腊味亦熟 , 食时以刀切片” 。
文章图片
腊味煲仔饭 视觉中国 图
同年《新上海》杂志的文章也介绍了腊味饭的烹饪技巧 , 更细致之处在于作者抛出老广经验 , 叮嘱读者烧饭前只能“把腊味用湿布抹净” , 而不能“放入水洗” , 否则滋味大减 。 在丰富腊味饭口感方面 , 老广从未放弃努力 , 一些粤菜经典食材的叠加 , 也能令腊味饭焕然一新 , 更加诱人 。 1936年 , 旅沪广东人创办的《粤风》杂志描绘了广东驰名腊味饭——鹌鹑腊肠饭 , 煮饭时腊肠与鹌鹑互渗肉香、油香 , 开盖时扑鼻而来的芳香 , 怕是久经“食场”的老饕 , 都招架不住吧!
催人生津的广式腊肉 , 做工并不复杂 , 颇有“大道至简”的哲学感 。 有别于西南 , 特别是云贵川等省份多见的“烟熏腊肉” , 广式腊肉循着当地味觉传统 , 腌出了另一种风格 。 1949年 , 《现代妇女》的美食指南 , 清晰列出了广式腊肉的通常做法:“先将猪肉切成长条形 , 厚薄三五分 , 放在上好的酱油里浸 , 最好更加少许白糖 。 浸一星期后取出 , 晾在透风的地方 , 不数日便可以吃” 。 如此简单 , 却又如此诱人 , 这口腊味真是不简单!
推荐阅读
- 女生|谁来买单?广东5名女生喝酒后全部醉倒,服务员为难了
- 羊肉|广东人不会喝酒?那这10款广东当地酒,是用来炒菜的吗?
- 蒜头|《风起洛阳》完美结局,5类美食打卡地成为洛城“戏中戏”
- 篮球场|把“球场”搬进餐厅西北首家德克士篮球主题店亮相银川大阅城
- 好吃|广东人的本命菜~鱿鱼香菇蒸肉饼,鲜美入味 超好吃
- 恒兴集团|广东启动预制菜双节营销活动 近百款预制菜“上新”
- 韭菜|广东大叔摆摊24年,客人只为一锅老汤而来,4点出摊5点一滴不剩
- 蒜薹|蒜薹炒腊肉
- 评选|广东顺德粤菜星级餐厅名单揭晓 15家餐厅上榜
- 血浆鸭|湖南血浆鸭对比广东烧鸭,谁的口味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