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遇见河南年,三红习俗久不衰
说着念着,2022年的春节脚步近了。每逢年关,人们就会怀念小时候浓浓的年味,进了腊月,就连空气里都弥漫喜庆的气息,蒸馒头、蒸花馍、蒸焖子、蒸豆包,厨房里雾气蒸腾。时代在变,年味也越来越淡,但唯一不变的是每年过年的三红习俗:红枣、红春联、红包。希望新的一年里,每个人的日子都红红火火,甜蜜幸福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过年吃红枣,虎年好彩头
【 压岁钱|遇见河南年,三红习俗久不衰】中国人为很多身边的事物赋予了吉祥的寓意,比如数字8同“发”,其他如年糕、红枣、花生、鱼、白菜等等,都有发财添丁之意,而枣谐音早,所有的好运福气的愿望都能“枣”“枣”实现。
文章插图
当远方的客人来河南,品尝起新郑的大枣,都会赞不绝口;常年在外的河南人回来后,吃到家乡的大枣,才算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人们出远门探亲,更是忘不了带上几斤家乡的大枣,那是礼物。过年蒸枣糕、包饺子,吃着舒心,味浓;尤其在新年,一家老小,亲朋好友吃着团圆饭,喝着枣酒,真是其乐融融。
这时,人们会从心底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幸福。
新郑大枣儿的“好想你”,皮薄、肉厚、核小,极具营养价值,也极具药物价值。八月十五以后,挂满枝头的红枣像颗颗珍珠,摘下来,咬上一口,甜到心底。
文章插图
而好想你公司也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将红枣和健康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不仅让乡亲们富裕起来,还带动十万豫军奔赴新疆、六万新郑人技术援疆、百名好想你公司员工驻扎新疆,打开新疆红枣市场,红枣成了千万枣农的“扶贫果”、“功劳果”。
日日夜夜思团聚,岁岁年年别样红
浓浓的年味随着游子的陆续返乡慢慢袭来。
中国人的中国年,期盼的是团圆热闹,大家五湖四海相聚一堂,在除夕这天,大家一起吃团圆饭、看联欢会包饺子、12点准时下饺子,孙儿辈们放爆竹、贴春联,给家里的长辈们磕头拜年,爷爷奶奶们笑盈盈地给大家发红包……大家拜完年后,热腾腾的饺子就上桌啦,这时,谁要上吃到了红枣饺子,谁就是这一年里最幸运的人了。
文章插图
农家小院,巷陌人家,做焖子和莲夹,打扬尘,贴春联……记忆中,勤劳质朴的河南人总是把一年的收获浓缩在腊八节后置办年货的喜悦中,而把来年的愿景寄托在门楼下的春联里。因此各家各户,无论贫富贵贱,无论运达命舛,新春贴春联总是洋溢着节日的祥和喜气,也寓意着对新的一年的祝福与期望。
据史料记载,春联起源于周代。那时还没有发明纸张,人们就做成桃木牌,最开始只是刻上降鬼的字符,直到五代,人们才在桃符上题写对联,这就是最早的春联了。桃木辟邪,春联迎喜,可见古人的睿智和聪慧。
到了现代,过年贴春联已成了风俗,红色的对联不仅要贴在大门上,还要贴在猪舍、鸡鸭舍,甚至树木、院墙等处,寓意六畜兴旺,喜福盈门。院子里的大树上贴的是“枝繁叶茂”,灶台上就贴“五谷丰登”;客厅里贴上“高朋满座”,衣柜上贴上“新衣满箱”。家家户户的大门前从“改革春风吹大地,富民政策荡神州”到“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再到“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春联的内容与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推荐阅读
- 调料|新年临近,若不差钱,这5款“年货美食”遇见别错过,好吃又便宜
- 莲藕|莲藕肉馅饺子
- 炖菜|遇见此菜要买哦!花青素含量高,女人多吃皮肤好
- 年糕|河南10个城市的特产美食,你们都吃过几种?欢迎大家来补充
- 饼干|超市中这5款“宝藏饼干”,味道不输“奥利奥”,遇见万万别手软
- 刘军|河南举办营养健康厨艺大赛 “一菜一汤”见真章
- 素菜|河南媳妇蒸肉包子准备带回娘家,丈夫一开锅懵了:狗看了都不吃啊
- 面条|特别像小花瓶,长着一根根的小面条,遇见采摘回家
- 河南|河南这家34年老店,因生意太好天天遭主播围拍,老板表示也很无奈
- 面条|过年囤酒,遇见这4款别手软,全是不加1滴香精的纯酿,待客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