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刑是什么?

黥刑,在周朝被列入五刑之中,也被称作墨刑,墨刑类似现在的纹身,主要是在犯人的脸上或者额头上刺字或图案,再染上墨,作为受过刑的标记 。对墨刑最早的记录是在秦汉时期,当时墨刑叫“黥刑”当时英布就受过黥刑,所以英布也叫黥布 。
所以在当时,一旦被使用墨刑,就相当于被钉上了耻辱柱,一辈子都需要受人嘲讽,永远都低人一等 。就算用特殊的办法去除了墨迹,但是疤痕也还是会留下来 。

黥刑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黥刑的发展:
西周初年的刑法中有五百条墨刑,在尚书—吕刑篇中甚至提出有上千条,可以看出,百姓稍有小过就会被处以黥面,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处以墨刑的人,不会影响劳作,这点是统治者及其乐意的,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很流行派黥面者去做苦役 。
到了汉朝,初期墨刑沿袭了秦制,直到公元前167年,肉刑被汉文帝废除,把黥刑改为男子剃发,头戴铁具做四年苦役,女子则是改为去做四年舂(chōng)米苦役,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东汉末年 。
【黥刑是什么?】汉朝以后,肉刑逐渐恢复,黥刑也渐渐被采用 。晋代时,如果奴仆逃跑,就要施以墨刑 。到了南朝宋明帝时期,对某些抢劫盗窃者施以黥刑,到了梁武帝时期又颁发了新的黥刑之法,然后515年被废除 。
到了宋朝,黥刑统一改为用针刺,罪行不同,所刺的部位,刺的图案都不同,辽代和金代也有墨刑,只是在细节处有所差异,明朝实施黥刑的范围有所缩小,朱元璋规定,谋反的家属,或一些重罪者必须刺面,一些罪行较轻的犯人可不必刺面 。而清代的黥刑则是主要用在逃跑的奴仆身上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黥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