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书辨疑》的观点,只有在“治世”,才会有“德不孤,必有邻”,乱世之中,有德者根本没有办法凝聚,没有办法自保,如何实现“必有邻”呢?
《四书辨疑》质疑“德不孤,必有邻”实际上是在质疑宋儒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路线 。因为要“平天下”,必须要“聚德”,如果乱世有德之人无法凝聚,如何能够“平定天下”?
宋末元初,明末清初的士人,在经历了个人无力回天的家国巨变之后,都对“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深刻反思 。相信经历过上世纪家国巨变的老舍,傅雷,以至于“乘桴浮于海”的胡适、雷震各位先生更是感慨万千吧?
这里的核心问题在于,在乱世之中,比如当今,有可能实现有德者的凝聚吗?能在一个局部建立良好的秩序吗?
儒家有两条路线实现秩序 。第一条是孔子开创的 。孔子本想在鲁国恢复周礼,但没有成功,于是就离开了鲁国,周游列国,寻求施展报复的机会 。
子夏受魏文侯的聘请“西河设教”,为魏国变法培养了大批人才 。孟轲也和孔子差不多,游说滕文公,梁惠王等等 。走的都是政治路线,“得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不是着眼于局部的、本土的小环境建设,类似古公亶父那样筚路蓝缕,徐图发展的 。后来的儒生,更是以“四海为家”,最典型的是曾做过东汉太傅的陈蕃“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陈蕃家世代为官,但到他这一辈已经衰落了 。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 。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 。感悟之余,劝道,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 。
第二条路线,是宋明理学开辟的乡村自治路线 。即不是入朝为官,而是服务桑梓,在自己所在的小环境建立秩序 。这条路线有几个环节 。
第一个环节,是乱世之中,先求自保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
第二个环节,是形成一个有德者的凝聚核,换句话说,要主动寻求“仁者”而联合,做到“里仁为美” 。我们看到,伊尹和商汤,姜太公和周文王,都是这样的合作关系 。那么,是不是商汤一定会遇到伊尹,太公一定会遇到文王呢?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德不孤是从源头说起,朱子所谓以理言是也 。唯有其理,斯有其事 。不然,则古今俱为疑府,如之何孔子之门便有许多英才?事既良然,而所以然者不易知也,则惟德之不孤也 。至于德之所以不孤,则除是孔子见得亲切,说得如此斩截,不但有上观千古、下观万年识量,而痛痒关心之际,直自血脉分明 。”
王夫之夸奖孔子“德不孤,必有邻”,这个断言斩钉截铁,“上观千古,下观万年”,可以认为是儒家在社会自治领域的基本原理 。
但王夫之没有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是德者是否能够遇合不可必,第二,是邻者如何“有”的机制没有,他要求不能有心招致邻者 。“邻者如居之有邻,偶然相遭而遂合,非有心招致之也 。”那么,德者的秩序是否能够扩展开来,就要纯靠运气了 。这大概也是王夫之一生窜于草莽,功业无成的根本原因吧 。
其实这两个问题,论语中自身就有答案 。整个一部论语,就是儒门实现自治的教科书,通过“明德修礼”的工夫,“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怀之以刑”,就可以造就君子,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德者的遇合;通过“怀之以惠”,就可以招致小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实现“富民”,从而让“小人”“有恒产者有恒心”,再“约之以礼”,就可以诱导“小人”“崇德修业”,一个良善的社会秩序就可以逐步扩展开来了 。
推荐阅读
- 88句 2023年少年励志语录经典短句
- 88句 2023年敞开心扉的经典语录
- 88句 2023年最新社会小伙经典语录
- 精选 2023年夜色美景的经典句子
- 精选 2023年早起心灵鸡汤经典语录励志
- 精选 2023年新年祝福的经典句子
-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现象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谁提出的
- 修心养性的佛经句子名句 修心最好的佛语与语录
- 值得看的经典家庭教育书籍 教育孩子的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 中国国宴上的10大经典名菜都有哪些 著名中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