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齐国鲁国地图位置对比 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地图

今天我们要跨过“河济平原”去解读一下齐鲁大地的地缘结构 。根据一般的常识,“齐、鲁”二字一直都是可以和山东省划上等号的 。
不过这两个字带有的地缘属性却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就山东省的地缘气质来说,并不会是只有一种面目示人,而这一切又与山东省的地理结构有关 。
让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重要的地理属性影响了山东的地缘结构,或者说是成就的齐、鲁两国的百年恩怨 。

古代齐国鲁国地图位置对比 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地图

文章插图
我们仔细观察山东的地形图,很容易在中部发现一条弧形的山脉,将山东省大致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
这条东起于济水(今黄河下游)的山脉在现实中又被分割成不同的部分,被冠以不同的名称 。
其中为主的部分自西向东分别为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尼山,这当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当属泰山 。
而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地标,沂山和它南面的蒙山经常组合在一起,被称之为“沂蒙山”出现在我们所接受的各种信息当中 。
这些具有连续性的山系我们可以将之合称为“泰沂山脉” 。而它的南部,大部分在春秋时期是属于鲁国的势力范围,也就是鲁文化的发源地;北面则基本可以归类于齐文化的范畴了 。
齐.地缘结构图(西周——春秋中叶)
古代齐国鲁国地图位置对比 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地图

文章插图
不过山东丘陵地带在周之前,一直是东夷的地缘中心,作为西来的齐鲁两国尽管成功的将其改造成为了华夏的文化中心,但却很难将东夷的文化遗存完全抹去 。
而在整个春秋时代,齐鲁两国在相互争斗的同时,也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进行着地缘扩张 。
尽管齐鲁两国最终成为了山东的主体文化来源,但并不代表在先秦的时候,来自黄土高原的齐鲁两国就能够独霸山东半岛 。
实际上在春秋时期,在山东半岛兴盛了数千年之久的东方部族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
一般而言,只要是存在复杂地形的山地丘陵地带,往往都能够保有一些独特的,不同于平原地区的文化 。这种现象即使是在今天也能够被观察到,在长江中下游的那些丘陵地带,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方言 。
甚至于直线距离仅有十数里之遥的一些村落,之间的方言也不能互通 。这些都表明,地理条件本身影响着文化的形成,或者不同的地理特征,能够催生出不同的地缘文化 。
这并非意味着那些藏身于山地的部族一开始就成长于此,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迫于外来民族的压力转而放弃那些肥沃而又易于开耕的土地的 。
从山东丘陵的情况来看,这种平原与山地交错的地形,意味齐鲁两国如果想彻底覆盖山东地区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缘博弈 。
【古代齐国鲁国地图位置对比 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地图】在周人到来之前,泰沂山脉周边无疑是存在着许多同属于东方系统的大小部族,而在周人到来之后,一些小的部族相继被迫迁移、融合或成为附庸 。
不过仍然有较大的部族可以依托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与齐鲁两国相抗衡 。
就齐国初封的位置来说,是位于泰沂山脉的北部的“营丘”(今山东昌乐县东),其后又将国向西迁移至临淄(今天淄博市临淄区) 。这两个地方相距并不遥远,都属于同一地理单元 。
也就是说南起泰沂山脉,西至济水,北至渤海(莱州湾)的平原地区是齐国最先经营的根据地 。
这一地理单元我们可以称之为“鲁北平原”,与其隔济水相望的是“河济平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