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参加高考 , 还是留在从小生活的城市?
对于每一个在大城市生活的外来务工家庭来说 ,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因为不想缺席孩子的成长 , 他们坚持将孩子带在身边 , 但因为微薄的收入 , 以及对外来的农民工并不友好的户籍制度 , 他们也不可能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与当地的学生 。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 。
对于这一现实议题的展现 , 纪录片《高考》将镜头对准了沪漂务工子女的成长之路 。
他们从小就见识了这座大城市的繁华 , 但当他们理解 , 繁华究竟是什么的时候 , 他们将不可避免地意识到这近在咫尺的繁华 , 原来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 。
在一个本该拥有更多可能性的年纪 , 他们却不得不面对 , 是留下读一个中专 , 还是回去 , 准备高考 。
而无论他们做出何种选择 , 其实都是在提醒:“你们 , 是没有“家”的孩子 。”
故事的主角 , 是一群沪漂工人的孩子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张轶超等人发现了这样一个农民工的聚集区 。
而由于当地的公立学校 , 并没有对农民工的孩子开放 , 所以他们只能在一个打工子弟学校上学 。
张轶超深知 , 当时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根本无法承担这群孩子的教育责任 。
所以他就萌发了一个念头 , 要建立一个课外的教育中心来完善这群孩子的教育 。
于是 , 就有了现在的久牵公益机构 。
对于在久牵接受教育的孩子来说 , 家乡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
【解读《高考》:读中专 高考是考高中还是大学】他们自幼就离开了曾养育他们父母的地方 , 甚至有的小孩 , 已经十几年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 , 传统的乡情纽带在不断的缺席中 , 被渐渐淡忘 。
尽管他们的父母 , 在很大程度上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 , 但这座看似很包容的城市 , 却更青睐更加新鲜的血液 。
而高昂的房价和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 , 将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 , 驱离那些无法继续参与竞争的工人以及他们的子女 。
而他们所付出的 , 往往是惨痛但很少能被表达的代价 , 其中最典型的代价 , 就是农工二代的教育 。
因为无法在当地接受公立学校的教育 , 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既无法和当地的学生竞争 , 也无法与家乡的学生竞争 , 而当地能够提供的留守方案 , 就是不参与高考竞争的中专 。
你很难说这是一个陷阱 , 还是一个选择 。
因为在人生这条赛道上 , 对于家庭背景无法成为助推器的农工二代来说 , 文凭本该是他们实现阶层跃迁的最后一块跳板 。
而要留下就只能上中专的现实则意味着他们几乎从一开始 , 就被剥夺了在大城市参与竞争的机会 。
推荐阅读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思维导图 依靠的近义词
- 2022分数线达到了一定录取吗
- 三包是什么意思,汽车三包政策解读
- 最全的文综答题时间分配及答题技巧总汇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 《原神》七天神像在哪里
- 高中特长生有哪些专业 高考特长有哪些
- 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技巧方法
- 2022上海高考录取分数线已公布
- 2022天津高考志愿填报表及技巧
- 蓝湛为什么一开始就叫魏婴 为什么蓝湛叫魏婴不叫魏无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