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与标签有何不同 商品标签是什么( 四 )


原则上来说,指标与标签都需要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机制 。就指标的管理机制而言,指标管理通常涉及三个方面:需求阶段的管理、开发过程的管理、应用过程的管理;所以,对指标的管理动作主要就是:做指标、管指标、控指标 。
指标的日常管理涉及指标的定义、指标的分类、指标的权限管理等;对指标的监控与维护通常涉及缺失值、异常值、勾稽关系等方面的检查 。
对标签的管理与维护通常按照标签的生命周期来开展的,涉及标签开发与发布、标签应用、标签价值评估和标签优化及下线四个阶段 。
对标签的管理动作主要就是:打标签、贴标签、用标签和改标签等;为做好标签管理与维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标签管理团队,建立标签分类、命名、描述、和实施等方面的规范,完善配套的数据采集流程、标签加工流程、标签问题处理与反馈流程等;建立标签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与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相统一,为标签在各层面的落地及管理提供建设依据 。
十、小结
以上是笔者从9个方面详细解读了指标与标签的不同点 。
当然,两者还是有不少共同点的,比如:指标和标签都是对事物的一种描述和解读,都是对数据加工的结果,都可以分维度拆解,都是企业的数据资产等等,还有一些共同点就不再一一展开 。
剖析指标和标签的异同点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它们、驾驭它们;所以,希望以上我关于指标与标签的分析能够对诸位有所启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