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文化背景与价值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 , 发展于晋唐 , 繁荣于两宋 , 全盛于明清 。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 。
春秋时代 , 吴王宫苑多建于太湖山水之中 , 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发端 。
春秋战国时期 , 吴王建城(前514)前后已有苑囿 。包括夏驾湖、长洲苑、华林园、梧桐园、吴宫后园、姑苏台、虎丘、郊台、馆娃宫、鹿苑等苑囿 。

苏州园林文化背景与价值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秦汉时期 , 苏州地方官员在衙署中起造园林 。衙署兴园已初具造园要素 。
两汉起 , 私人园宅渐起 。
三国两晋时期 , 佛教建筑兴起 , 殿宇以外 , 有附属的园林 , 寺院丛林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 , 供庶民百姓进香时游览 。
南北朝时 , 江南庄园四布 。苏州兴起模拟自然野趣的第宅园林 , 或在山水间营造山庄园林 。
苏州园林文化背景与价值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隋唐 , 太湖石成为造园材料 。
宋代 , 苏州造园活动活跃 , 形成一个高峰时期 。造园融入写意山水艺术 。除城区内的私园外 , 郊外先后出现私家园林别墅 。
元朝 , 文人士大夫有目的地参与园林的设计 , 创造具有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 , 使苏州园林的艺术手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
苏州园林文化背景与价值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明清两代 , 苏州兴建第宅园林达到一个高峰 。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 , 官僚绅士争相造园 。
据统计 , 明清鼎盛时 , 在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境内 , 先后累计有园林和庭院300余处 , 当时私家园林平时不向公众开放 , 实不止此数 , 其中宅园占总数90%以上 , 史称苏州半城园亭 , 被美誉为“园林之城” 。
民国时期 , 园林名胜大多失修荒废 。民国二年(1913年)秋 , 半园(南)、鹤园、畅园、遂园相继开放 。
同时名流富商先后在苏兴建宅园 , 在造园形式上 , 随着近代工业开始发展 , 外来的影响 , 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 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 , 中西合璧的近代园林和现代公园在苏州出现 。
即如沧浪亭、狮子林等古典园林大规模修葺 , 亦受西洋建筑风格影响 。民国十六年(1927年) , 苏州落成开放第一个按照现代造园理论设计的公园——苏州公园 。
1952年 , 苏州市人民政府在文教局下设园林管理处 。
1953年6月 , 苏州市成立苏州市园林修整委员会 。
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 , 一些私人宅园捐赠给国家或被收归国有 , 先后抢救修复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西园、寒山寺、沧浪亭、怡园、网师园、天平山高义园等园林 。
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 , 又陆续修复耦园(东部)、余庄等一批古典园林 。至1965年 , 共有12处园林、8处名胜古迹对外开放 。
20世纪70年代末 , 苏州先后全面整修了寒山寺、耦园(一期)、北寺塔院(一期)、天平山庄古建筑群、鹤园等园林 , 修复天香小筑、网师园云窟、王鏊祠堂、虎丘头山门 , 并重建小吴轩等古建筑 , 新建东园、虎丘万景山庄 。
苏州园林文化背景与价值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1981年 , 苏州市园林处升格为苏州市园林管理局 。
20世纪90年代 , 苏州市先后修复半园(北)、艺圃住宅、网师园内西南角庭院、耦园中部住宅和西部花园、五峰园(一期)、绣园等 , 以及拙政园东部“园外苑”建筑群和南部李宅综合环境改造工程(园林博物馆一期) 。
【苏州园林文化背景与价值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背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