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 36计走为上计是什么意思

提起中国的三十六计,估计能说全的不多,一条也不知道的也少,因为毕竟有“走为上计”这一计打底 。不过大家虽然对这四个字的熟悉程度,已经完全可以张口就来 。
但是真正了解这一计的人却并不多,我甚至有一段时间都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一句俗话,而不是真正的计策,但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这一计才是三十六计中的精华 。

浅析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 36计走为上计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可能有人看到这会问,你是不是言过其实了,“走为上计”不就是说逃跑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十六计”本身 。据有关专家考证,现存的三十六计,其实是先有的“三十六计”这个名字,它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原句是:
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
这里的檀公,指的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将领檀道济,因为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三十六计(策)”这四个字和檀道济绑定在了一起 。
所以也有人误认为“三十六计”出自他之手,不过实际上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 。
而且从檀道济的经历来看,他虽然有勇有谋,但是从他能被冤杀(也有人认为并不冤,另外自毁长城这个成语就出自他)来看,他并不像是一个特别善于运筹帷幄的人 。
浅析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 36计走为上计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而且这本本应该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书,其实在明清时,才有了今天的版本 。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十六计”,其实是后人根据前人书中的“三十六计”这个名字 。
然后依据以往的兵书案例,和自己的主观想象而编纂出来的,编纂它的人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 。
不过因为这本书所举的例子,基本都是依据真实的史实,所以今天的这本书仍然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
在“新生”的三十六计中,“走为上计”并不是三十六计的第一计,而是最后一计,它在《三十六计》中的原文是:
全师避敌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
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全军避开敌人,就像军队在左边扎营,也是可以的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还是会问,这扯了一大圈,说的不还是逃跑吗?
没错,因为走为上计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打不过,你就要跑 。但是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却并不止于此 。
浅析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 36计走为上计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就像我们都熟悉“三十六计”这个叫法,也普遍认为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三十六种计策”,但大家深入了解这三十六计中的内容以后,就会发现这里的“计”其实理解为“计算”才更为恰当 。
如果大家对三十六计没有过很深入的研究,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打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可能有些人会说,打仗是政治权益、经济利益的延伸,我们打仗的目的,就是通过强硬的手段,达到我们期望的诉求 。
这个答案对不对呢?我的答案是没有错,它确实说出了我们打仗的宏观意义,不过并不全面,因为打仗的目的除了宏观之外,还有微观层面的 。
那么打仗的微观目的是什么呢?是打赢敌人,那么如何可以称之为打赢了呢?是通过一场战斗把敌人打败?还是通过一场战役把敌人打服?
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后者 。因为我们如果只是把敌人打败,那么敌人的侥幸心理还会促使他们卷土重来,只有让他们心服口服,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打赢 。
这一点最好的例子,就是罗贯中杜撰的“诸葛亮七擒孟获” 。
那么如何让敌人心服口服呢?有人可能会说,多打几次,就像诸葛亮一样,让他彻底跪在地上唱征服;可能也有人会说,斩草除根呗,这样可以达到彻底的一劳永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