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为什么不写进历史书 历史课本为什么没扬州十日

作为一件令国人永难忘怀的惨烈事件,扬州十日是一个民族的沉痛记忆,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深思 。
然而,近些年来学术界不断蹦出妖魔鬼怪的学者,其中一个却口出狂言,在网络上大放厥词公然宣称,扬州十日”屠杀事件纯属子虚乌有,《扬州十日记》很可能是一本晚清革命党伪造的书籍 。
关于扬州十日,学术界有不少争议,比如是否屠杀了十天、是否屠杀了80万等 。
但根据史书记载,有一点可以肯定:清军在扬州的确有过一次大规模屠城行为 。那么,扬州十日真相到底如何?

扬州十日为什么不写进历史书 历史课本为什么没扬州十日

文章插图
著名学者阎崇年曾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60万人的满族能够征服1万万人的汉族?他给的答案是六个字,即“天合、地合、人合”,其中在人合方面,其中之一是少杀人,清军军纪严明 。
2007年前后,正是阎崇年暴火之际,一位学者在网络上借助他的逻辑推断认为:清军攻打扬州时,攻城、巷战在一天内结束,一般说没有必要大屠杀 。而清军能够夺取江山,所靠的其中一点是军纪严明,因此更不会屠城扬州 。
扬州十日之所以发生,还有一个原因认为明军杀了一个贝勒,所以由此报复扬州民众 。但这位学者认为,“当时的大炮没有多少杀伤力,由此引起的报复也就没有根据” 。
最后,通过多方面分析,这位学者得出的结论是:扬州十日”屠杀事件不存在 。
扬州十日为什么不写进历史书 历史课本为什么没扬州十日

文章插图
那么,扬州十日真不存在吗?
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南侵,直至扬州,随即爆发了扬州攻防战 。
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扬州,十日不封刀 。根据史书记载,从破城之日起,豫亲王多铎就下令屠城 。
于是,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连婴儿都不放过 ......
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
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鞑靼战纪》中记载:“那里有个叫扬州的城,鞑靼屡次进攻都遭到激烈抵抗,损失了一个王爷之子 。这座城由忠于明室的大臣史阁老防守,但他虽有一支强大的戍军,最后还是失败,全城被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杀 。
鞑靼人为了不使尸体污染空气,发生瘟疫,把尸体置于屋顶,放火焚城及四郊,一切都化作灰烬,成为一片焦土” 。传教士的这一记载,也驳斥了质疑者的“清军扬州屠城为何找不到尸骨”的原因 。
扬州十日为什么不写进历史书 历史课本为什么没扬州十日

文章插图
关于扬州十日,很多史料让人读来莫名难受,比如以下三段 。
一,扬州十日的刽子手豫亲王多铎,将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清朝统治者 。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济格等各一名 。
二,《扬州十日记》中记载,
“满卒拘数妇女,必令尽解旧衣,易以新鲜,诸妇女因威逼不已,遂至裸体,不能掩盖,羞涩欲死 。换衣毕,乃拥诸妇女饮酒食肉,无所不为,不顾廉耻 。(清兵)反语人曰:‘我辈征高丽,掳妇女数万人,无一人失节者 。何堂堂中国,无耻至此 。’”
三,与王秀楚同时代的诗人靳应升《读邗江〈钱烈女传〉,补诗以吊之》一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