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优缺点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出土的大量文献和资料证明,夏朝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
具体表现在国家军队、监狱的出现,这进一步说明了当时财富差距的两极分化严重,权力越来越集中,这时候出现了划时代的人物——启 。
自此以后,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一历史进程 。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优缺点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文章插图
一、禅让制的起源:
刀耕火种的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
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 。
该制度于公元前2338年被废除 。“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即帝王让位给不同姓的且非血统的人,例如:伊祁姓的尧让位给姚姓的舜,舜让位给姒姓的禹 。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优缺点 禅让制和世袭制的区别

文章插图
三、夏启的王位世袭制
舜以后,王权进一步强化,传说姒禹涂山会盟时"执玉帛者万国" ,"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此涂山就是河南嵩县的三涂山,亦即会稽山,正在夏人活动中心地区附近 。可见经鲧、禹两代经营,夏后氏已形成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随着王权的产生,氏族制度的机关已部分被改造,部分被抛弃,唯继任领袖的人选要经议事会认可的形式尚存 。而从妫舜到姒禹正处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各种人才辈出,首先被举为姒禹继任者的是当时曾掌五刑、负责狱讼的皋陶 。
皋陶先姒禹而死,部落联合体议事会又推举了益,即伯益 。他是颛顼和少典氏的后裔,又名大费,与皋陶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曾协助姒禹平水土,有功而受到妫舜的器重,被任命为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虞" ,古文献曾有"益主虞、山泽辟"之说,有学者认为他的功绩在首创畜牧业。
所以按照传统习俗,姒启作为领袖之子在议事会讨论继任者人选时,虽被优先提名,但他的功绩与威名无法与益相敌,益很自然的成为议事会认可的法定继承人 。
然而,在益和启的时代,传统习俗已被新的价值观念取代 。禹死后,启立即发动了对法定继承人的攻击,夺取了领袖的职位 。
关于这场斗争的经过,有记载说:"益代禹立,拘启禁之,启反起杀益,以承禹祀";或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还有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