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 , 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本已取得奇效 , 那么为什么最后崇祯皇帝还是被李自成的大军逼得上吊自杀?
原来 , 关外满人的骚扰还在继续 。游牧民族风驰电掣来去如风 , 北京城又迫近边塞 , 隔段时间就来一阵警报 , 滋味也实在不太好受 。
崇祯遂放弃安内方针 , 调集多年从事围剿的精锐部队于边疆 , 已经穷途末路的李自成张献忠得以重振旗鼓……
随着局势的继续恶化 , 崇祯始终游移于安内还是攘外 , 直到明王朝大厦将倾之前 , 他一面与满人作战 , 一面密令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满人谈和 , 并再三警告其不要将皇帝与满人议和的消息泄露出去 。
崇祯为什么害怕他与满人议和的消息外泄?
ntainer can-justify" data-bjh-caption-id="cap-30587840" data-bjh-helper-id="1604027833003">
因为在传统观念里 , 满人是异族 , 与满人谈和则意味着在异族面前没有挺起腰杆 , 坏了自古以来的”夷夏之大防” , 势必严重损害皇帝高大上的形象 。
清议汹涌 , 大臣们个个呼天抢地痛心疾首 , 哪怕皇帝 , 也有点难以应付 。
但皇帝与满人议和的消息最终还是泄露了出去 。
《明史》上说 , 某日 , 陈新甲派出去与满人谈判的工作人员回来报告谈判情况 , 交上了文件 , 陈新甲读完 , 随手将文件放在茶几上 。
偏偏陈新甲的家僮误以为那只是一份普通的文书 , 按规定 , 这些工作文书是要抄写后在各大衙门里周转的 , 于是 , 一份绝顶机密的文件就这样传播了出去 。
在异族威胁面前低三下四、委屈求和 , 这还得了?朝野上下立即哗然 。
崇祯皇帝眼看事情闹大 , 原准备将责任全推给陈新甲 , 指责其背着自己和满人谈判 , 然后象征性处罚一下 , 以了结此事 。
不料陈新甲不但不服罪 , 还对外扬言自己主持议和 , 为朝廷建立了奇功 , 言外之意 , 自己完全是奉命行事 。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 , 恼羞成怒的崇祯一气之下 , 将陈新甲送上了断头台 。
虽然杀了陈新甲 , 但在内心里崇祯对这位尚书大人还多少有一点愧疚 。陈新甲死后 , 一个叫沈迅的官员在崇祯面前大力诋毁陈新甲 , 意在拍皇帝的马屁 , 称赞大开杀戒的皇帝英明神武 , 不料崇祯冷冷地回了一句:让你来作新甲 , 恐更不如……
三
谁坑死了崇祯?
陈新甲一死 , 意味着大明帝国彻底关上了和满人谈判的大门 。而再度陷入两线作战 , 对大明帝国无疑是致命的 。
崇祯的最后选择 , 实为多种因素所促成 。但有一点也可以肯定: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崇祯 , 究竟还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
如果崇祯是一个把政权存亡看得高于一切的现实主义者又怎样呢?
推荐阅读
- 必先劳其筋骨什么意思 一起了解一下
-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自哪里 而后虫生
- 先安内后攘外什么意思 先安内后攘外的出处
- 攘外必先安内是什么意思 攘外必先安内意思详解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解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么意思
- 攘外必先安内中攘的意思 攘外必先安内中攘是什么意思
-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意思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意思简述
- 安内必先攘外什么意思 安内必先攘外的意思
- 安内攘外的意思解释 安内攘外的含义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全文 全文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