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秦峰苍翠原文、作者( 二 )


夷犹:犹豫,此处意为从容自得 。
金龟换酒:典出《本事诗》 。李白初至京城,贺知章闻其名,前去其居住的旅舍拜访,李白出示《蜀道难》诗,贺还未读完,便大为赞叹,称其为“谪仙”,并解下所佩金龟袋换酒,尽醉而归 。金龟,唐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二年(1079)夏秋之间 。是年秦观往越州探视祖父承议公和叔父秦定,这首词即是受到自称“蓬莱东道主”的会稽(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守程公辟的殷勤招待时所作 。
赏析 全诗通过排比大量的景物与典故,描绘并赞美了了越州山川人文之美,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古圣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该词的开篇就从越州的山水落笔,先选取最典型的”秦峰”“耶溪”两个意象,以”苍翠”写其色泽之浓重,以“潇洒”写其种韵之飞动,两相对比,灵气十足 。接下来”千辅万壑争流”'句则把视角推向更高远处,描绘了气魄极大的山水图景 。“鸳瓦”二句依然是写宏大的远景,不过对象从自然景色转到了人文建筑 。这两句选取的景物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为下文的怀古做好准备 。“蓬莱燕阁”一句点明了作者所在的地点,也是刚才诸多景物的观察点 。“三休”用了楚王待客章华台的典故,不仅写出蓬莱阁之高峻,而且衬托出它所具有的深远历史积淀 。蓬莱阁同时也是越州历史的见证 。因此“天际”以下虽仍写蓬莱阁上所见景色,然重心则转入怀古 。”泛五湖烟月”以下四句都是融化西施的典故,抒发作者对苍茫历史的感慨 。西施本为越州浣纱女,被越王发现送入吴宫,成为吴越斗争的棋子,最终导致吴国被越国所灭 。西施作为**的牺牲品,只有在传说中才与范蠡一起归隐,得到平静的幸福 。当年吴越的龙争虎斗,到秦观之时都已如梦般遥远,只有那长满荒草的姑苏台,幽冷的苎萝山,依然让人记起这段历史,令人感怀、伤情 。
下片脱离了眼前实景的捕写,进入对与越州有关的众多先贤的回忆 。其重心则是抒发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何人览古凝眸”凭空发问,是下片全部感情的起点 。作者站在蓬莱阁上“览古凝眸”,用一个”怅”字引出下面感慨的内容:“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是叹息年华老去、容颜衰败,一切所谓的富贵荣华,都像烟云一样在历史的洪流中消散;唯有“梅市旧书,兰亭古墨”这些由品德高尚之士留下的遗迹,还”依稀风韵生秋”,依然被人们所记忆,所怀念 。这两个对比虽然只是铺排典故,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慨与内心取舍 。词人站在蓬莱阁上极目远眺,怀古思今,明白了一切功名富贵、形体容貌都是外在的虚无,唯有高尚的品德、杰出的著作,才能被后人怀念 。“狂客鉴湖头”一句又借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心迹,既不羡慕当时的荣华富贵,也不羡慕“梅市”“兰亭”的身后虚名,而是希望能够像四明狂客贺知章那样,隐居在“百年台沼”中“终日夷犹”,“金龟换酒”与一知己“相与醉沧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