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守陵的日常生活 守陵宫女如何伺候逝去的皇帝

永乐大帝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亲自为朱棣挑选了30多名宫女嫔妃殉葬 。这30多名女子先是被赐给一顿美食 。
然后被带入大殿,殿内放置了30多张小木床,她们被命令站到小木床上,将头伸入已经结好的绳环之中 。
之后,太监抽走小木床,30多人被活生生吊死,然后为永乐大帝殉葬 。

古代宫女守陵的日常生活 守陵宫女如何伺候逝去的皇帝

文章插图
用活人殉葬,实在是一项惨无人道的制度,在西汉初期就已被废除,但到了宋辽时期又慢慢恢复了,到明朝时大盛,明太祖朱元璋死时有46人为其殉葬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临死时,才下令废除了殉葬制度,这是这位曾被瓦剌人俘虏的皇帝一生中唯一的亮点 。
然而,殉葬制度固然残酷,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存在的时间还不算太长 。相比之下,守陵制度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而且对守陵的宫女们来说,她们的命运比殉葬更加悲惨,人数也更多,宫女往往宁远选择殉葬,也不愿意成为守陵宫女 。
中国古代讲究“事死如生”,所以皇帝死后的陵寝要修建的宏伟气派,要将生前喜欢的珍宝陪葬,这样到了另一个世界才能继续享受奢侈舒适的生活 。当然,除去各种硬件之外,皇帝还需要有人伺候才行,所以守陵宫女也就应运而生 。
古代宫女守陵的日常生活 守陵宫女如何伺候逝去的皇帝

文章插图
守陵宫女必须是生前曾经伺候过皇帝的,这不仅包括地位低下的普通宫女,还可能包括任何一位后宫嫔妃,甚至包括皇后 。
比如西汉时汉成帝的班婕妤,因为当时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受宠,肆意加害宫中其他嫔妃,班婕妤深知不走便是死的结果,便主动要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以求避祸 。在汉成帝死后,班婕妤就到陵园守陵一直到死,并在死后葬入了陵园 。
赵飞燕后来被封为皇后,汉成帝死后,她又成了皇太后,然而王莽专政之后,挟持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将其废为庶人,并命其去给汉成帝守陵 。当天,赵飞燕就因不堪受辱,愤而自尽 。
赵飞燕为什么在听到自己要为汉成帝守陵时自尽呢?因为她知道,一旦自己去守陵,那么不仅这一辈子自己出不来了,而且还要在里面受到无穷无尽的屈辱,因此她才选择了自杀 。
那么,作为守陵的宫女,究竟有多可怕,才会让赵飞燕宁可自杀,也不肯去守陵呢?
古代宫女守陵的日常生活 守陵宫女如何伺候逝去的皇帝

文章插图
皇帝死后,为其守护陵寝的其实共有三种人 。
最外围的是普通人家,称为“陵户” 。除去需要种地养活自身之外,还要负责打扫卫生、修剪树木等工作 。
陵户的社会地位很低,在普通庶民之下,且陵户只能和陵户通婚,不能改籍,不能迁移,不能转行,他们的后代生生世世都是守陵人 。唯一的好处是,不用服徭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