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测不影响运动员参与奥运选拔( 二 )


由此可见国家对于运动员体能的重视 。不过,有评论认为,针对体能要补强,但体测不应成为比赛拦路虎 。
南京体育学院副教授徐凯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体育运动成绩极其复杂 。有以体能为主导,也有技能为主导,但是体能都是基础 。“测试体能,我个人觉得很有必要 。但是,是不是要总局统一安排,是不是要所有运动统一测试项目,是不是要所有项目统一标准,这个还是值得深究的 。”
而体能测试对于运动员成绩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也需要更多的数据研究的支持和指导 。徐凯教授表示,最近他和同事也在研究和分析体能测试与前段时间全国田径赛的成绩关系 。
体能大比武能否多些变通?
当然,必须承认的是,在这项“体能成绩和竞赛资格直接挂钩”的新规则下,有很多成绩顶尖的运动员都“存活”了下来 。这其中就包括如今中国游泳的领军人物徐嘉余 。
再比如此前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当不少运动员抱怨着“体能大比武太辛苦”的时候,女子标枪“一姐”吕慧慧的体测成绩超过了90分(满分100分) 。
“听到很多项目的运动员都在议论体能大比武,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刀切 。”一位地方体科所资深科研人员认为,之所以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体能大比武”中会出现巨大的成绩差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如今大比武对于每个竞技大类都设置了同一套测试,但这不一定对其中各个小项目的运动员具有“普适性” 。
“要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不能什么项目都去跑3000米 。”这位科研人员解释,“测试3000米的目的是什么?是测试耐力有氧能力 。但这有很多方法,不能让所有人都去跑3000米 。”
其实早在今年5月,短跑名将苏炳添就曾晒出自己3000米测试的成绩,他跑出的13分38秒也在网上被不少网友取笑:“这是什么跑?负重跑吗?你确定你是运动员?”
而苏炳添还解释了一番:“3000米属于慢速的有氧运动,短跑运动员以力量和爆发力训练为主,如果太过训练长跑把快肌变成慢肌影响我们的爆发力,所以教练也不太建议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这块 。”
这项3000米耐力测试同样难倒了不少游泳名将——对于游泳运动员来说,脚踝的关节柔软性非常重要,这样打腿时对身体产生的推动力越大,同时对腰腹及双腿产生的负荷也会越小,游速才会越来越快 。

暂停体测,完善后再推如何?
一名顶尖的游泳选手没进决赛,仅仅因为跑得没别人快?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网友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不少网友表示难以理解这样的规则,认为这好比是“让一条鱼去跑步” 。随后的象棋联赛,棋手也要先通过1000米跑、立定跳远的体测,才有参赛的资格,更让习惯将象棋视为智力体操的人们目瞪口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