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是书中的一个否定性人物 , 吴敬梓在确定其主导倾向以后 , 还写出了他暇瑜混合的一面 , 寄托了自己的爱和憎 。对堕落以前的匡超人 , 作者就用饱含赞颂和感叹的笔触 , 细细地描写了他的事亲孝顺的行为:漂泊在外时对父亲的牵挂;在兄长面前的谦卑;细心照料卧病在床的老父 。
而在匡超人步步走向堕落时吴敬梓却毫不留情的给予讽刺:中了秀才后的势利;狠心逼妻回乡;潘三被捕后的翻脸无情;在牛布衣和冯琢庵面前的吹牛撒谎等等 。在作者客观的描写中 , 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可感的匡超人 , 他先前的淳朴让人赞叹 , 而他的变质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憎恶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匡超人的改变 , 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在匡超人心里念念不忘的 , 其实始终都是功名富贵 。当年困在杭州的时候 , 马二先生问匡超人是否还想着读书上进 , 当时的匡超人一心只想着回家去侍奉父亲 , 读书进学已经是太大的奢望了 , 但当他读书有了点眉目的时候 , 就彻底的忘记了病重的父亲 , 可以一连二十多天都不在家 。
当李本瑛想要为匡超人做媒的时候 , 匡超人还是经过了短暂的犹豫的 , 但随即就用“蔡状元招赘牛相府”的一段佳话劝住了自己 , 这其实就是他内心里渴望着攀附权贵的思想在作怪 。
【《儒林外史》匡超人主要事件概括是什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 在“官本位”思想的冲击之下变得七零八落 , 大多数的读书人 , 都深陷在了“名”和“利”的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
为了更好地刻画出这些人物的堕落过程 , 小说的作者吴敬梓没有安排匡超人顺利地走完科举之路 , 而是加上了李本瑛被诬告的情节 , 让匡超人走入了更为广阔的社会之中 , 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淳朴善良的农家青年 , 是如何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 , 一步步地走向堕落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