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兰的古诗


关于幽兰的古诗

文章插图
关于幽兰的古诗:
1、东晋·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
2、唐·崔涂《幽兰》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3、唐·韩伯庸幽兰赋
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披幽兰兮,偏含国香 。吐秀乔林之下,
盘根众草之旁 。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 。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
袭 。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人握称美,未遭时主之恩;纳佩为
华,空载骚人之什 。光阴向晚,岁月将终 。芬芳十步之内,繁华九畹之
中 。乱群峰兮上下,杂百草兮横丛 。况荏苒于光阴,将衰败于秋风 。岂
不处地销幽,受气仍别 。萧艾之新苗渐长,桃李之旧蹊将绝 。空牵戏蝶
拂花蕊之翩翩,未遇来人寻芳春而采折 。既生幽径,且任荣枯 。幂轻烟
而葱翠,带淑气而纷敷 。冀雨露之溥及,何见知之久无 。及夫日往月
来,时占岁睹,迈达人之回盼,披荒榛而见 。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
今;入梦为征,燕姞开之于前古 。生虽失处,用乃有因 。枝条嫩而既
丽,光色发而犹新 。虽见辞于下士,幸因遇于仁人 。则知夫生理未衰,
采掇何晚 。幽名得而不朽,佳气流而自远 。既征之而未见,寄愿移根于
上苑 。
4、唐·韩愈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
5、陈毅 幽兰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
由来/《幽兰》
是唐人手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该谱为六朝时丘明(493~590年)所传,现藏于日本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却无人重用他,归途见兰花盛开于幽谷,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如兰花与野草丛生在一起,遂弹琴作《幽兰》曲 。
《幽兰》又名《猗兰》,相传是孔子所作 。蔡邕《琴操》云:“《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 。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 。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
在明清琴谱中,《幽兰》、《猗兰》皆有多种谱本,然解题皆相近 。现存的《幽兰》最早谱本为《古逸丛书》所录的唐人手抄文字谱,全称为《碣石调---幽兰》,原件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是清末学者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的 。这是一部由唐朝人手抄的琴谱,也是目前发现仅有的一首用文字记录的原始琴谱,它用文字标明琴曲演奏时左手用什么样的指法,按某弦的几徽几分,右手用什么样的指法进行弹奏 。全谱分为四拍,二百二十四行,每行二十到二十四字不等,共有四干九百五十四个汉字 。后来,驻日公使黎庶昌将它刊影在他编的《古逸丛书》当中,遂为国内琴家得见并打谱整理出来,乃是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古琴曲谱 。
《幽兰》文字谱的发现,使我们唐代琴曲的诸多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幽兰》琴谱序言的说明里指出,此谱为六朝人丘明的传谱,序曰「丘公字明,会稽人也 。梁末隐居于九嶷山,妙绝楚调,于《幽兰》一曲,尤特精绝……隋开皇十年,于丹阳县卒,年九十七」 。乐曲的全名写为《碣石调幽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幽兰」是指乐曲所描写的内容 。「碣石调」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即陇西地方的歌曲 。陇西在今甘肃天水西北,南为羌族、北为匈奴驰地,因此,《陇西行》的音乐很可能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乐曲风格 。谱中每拍的结尾都用文字注明:“拍之大息”或“拍之”,一共四处,正好四拍,可见它源于古代相和歌 。由于南北朝时诗人鲍照在《幽兰》的琴曲歌词中有:“华落不知终,空愁坐相误”等诗句,所以有人认为他即《幽兰》的作者 。谱序说:“其声微而志远”,谱末的小注中又说:“此弄宜缓,消息弹之”,无非是要用幽怨、压抑的曲调来表达鲍照怀才不遇的牢骚以及愤懑不平的情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