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的议论文


换位思考的议论文

文章插图
【换位思考的议论文】换位与思考 在工作中 , 我们经常会提到“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 , 老百姓更多地是说“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 , 是一个管理学名词 , 是指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 , 需要把自己放到别人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 , 进行决策 , 进而使决策更为全面 , 得到多方面的认可 。通过“换位”进行思考 , 就会少一些误解多一些体谅 , 进而可以有效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 是一种简单易用的交往手段和工作方法 。换位思考的“换位” , 原本是一种假设 , 并不是真的要交换“位置” 。新西兰一电视台却在节目中对此进行了“变现” 。其节目叫“交换工作” , 让报名的两位观众彼此交换现职一天 , 体会另一行的甘苦 。有一位官员与建筑工人对调 。政客戴上安全帽 , 穿上工作报 , 笨拙地灌浆、使用电钻;而坐进官员办公室豪华皮椅的建筑工作 , 被迫穿上西服 , 排练演讲稿 。短短一天 , 两人发现还是自己的工作最好! 外国人在节目中“变现” , 中国人则大胆地在现实中尝试 。去年7月份 , 云南省罗平县在县教育局、建设局、交通局等7个窗口单位进行试点 , 开展首批“一周局长”工作 。干部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下的 , 在全局职工范围内进行;25人以上的 , 可在中层干部中开展 。所谓“一周局长” , 就是在“换位”的一周时间内 , 代行局长的“部分”权利 , 在日常工作中站在局长的立场、角度开展工作 。具体职权包括参加会议、批阅文件、协调内部各科室工作等具体日常事务 。其职权只限于部门内部事务 , 不涉及对外行权 。“一周局长”试行三个月后 , 经媒体披露 , 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是“制度创新还是作秀游戏”?许多网友评论说 , “一周局长”没有实权 , 主意还得真正的局长拿 , 容易变成作秀 , 影响党政机关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在生活中 , 我们也会遇到“换位” 。比如 , 人们常说“养儿方知报母恩” , 当我们从子女“换”到父母的位置时 , 经历过养育儿女的艰辛后 , 回过头想想 ,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 , 这时我们才会懂得父母博大无私的爱 , 才能体会出那无法回报的恩 。换位与思考 , 其实是两个相互关联的事情 。不仅要“换位” , 而且要“思考” 。但我们在做的时候往往脱节 , 把换位与思考割裂开来 , 忘记换位仅仅是手段、途径和形式 , 而思考才是目的、核心和根本 。外国人在节目里换位 , 更多的是出于娱乐的目的 , 而我们在现实工作中换位当“一周局长”是出于创新吗? 我们身边就有不少人很愿意在“换位”上做文章 , 而不愿在“思考”上下功夫 。因为“换位”是有形的 , 是看得见的 , 比较容易出“成绩”“政绩” , 而“思考”是内在的 , 是看不见的 , 同时也无法考量 , 有时对方(特别是公众、社会及上级)根本就不知情 , 无法证明自己的“思考” , 很难产生什么显性的“实绩” 。于是就有了只“换位”而不“思考”、只求轰轰烈烈走过场而不求实实在在效果的现象发生 。比如 , 一些冠名为“利民”、“便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 最后却演变成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 甚至是“豆腐渣工程”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只求“换位”之表 , 而不重“思考”之实的结果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位置 。老百姓自感自己的“位置低” , 所以他们只提“将心比心” , 很少去要求别人和自己“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 虽有换位的意思 , 但更多的是强调用“心”换“心” , 着重替他人考虑 。而政府官员 , 作为人民的“公仆” , 所处“位置高” , 故常会提出“换位思考” 。但在进行换位思考时 , 可否如一位网友在评论“一周局长”制度时所说的那样:“一周局长”的本意是鼓励换位思考 , 但如果要“换位” , 机关干部还是要多设身处地为普通群众着想 , 多从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 。也即换位时多向“下”换位 。换位与思考 , 重在思考 。只要能时常和老百姓一样 , 将心比心地“换位”考虑事情 , 就会赢得社会(朋友或群众)的信赖和尊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