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 , 左思美好的愿望遭到了拟族制度的压抑和摧残 。晋实行“门选”制以维护拟族集团的利益 , 从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更有甚者 , 一些门第观念很强的拟族 , 对于文章的品评也是以门第的高低来决定弃取的态度 。《晋书·左思传》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陆机听说左思构思《三都赋》 , 抚掌大笑 , 在与他的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此间有伧父 , 欲作三都赋 , 须其成 , 当以覆酒甕耳 。”后来由于司空张华的推崇 , 他的赋才得以大出其名 。左思的门第寒下 , 虽然才高志清 , 却很难能冲破拟族制度的坚硬厚壳而在**上有所作为 。冷酷的现实 , 使左思献身无门 , 报国无期 , 怀着无限的愤慨 。《咏史》其二 , 正是他这种愤慨的写照 。诗中 , 他把像自己一样才高位卑的寒门子弟 , 喻作生于涧底的松柏;把依赖祖业居于要津的才劣质拙的拟族纨绔子弟 , 喻作长于山顶的柔弱的小苗 。松质柏节似的人才 , 受到柔条弱枝般的人的遮挡 , 其原因为“地势使之然” , 是拟族制度本身造成的 。然而拟族制度 , 又是“由来非一朝” 。汉张汤、金日磾的子孙 , 凭借着先人的荫德 , 数代都享受着极大的尊荣 。而奇伟出众的冯唐 , 直到白首仍未受到重用 。在此 , 左思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 , 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 , 还批判了以往的拟族制度 。在肯定的对象与否定的对象对比之中 , 使诗对拟族制度的揭露 , 更加显得有力 。
在功名利禄到来之时 , 左思毅然却步了 , 在《咏史八首》诗中读者可以寻找到理解其原因的线索 。左思居住在洛阳 , 面对着“落落穷巷拟 , 抱影守空庐”(其八)的情景 , 愧恨交加 , 认识到自己来洛阳是一次失足 。因此自责自惭地说:“自非攀龙客 , 何为忽来游?”他想步许由的后尘:“振衣千仞岗 , 濯足**流 。”(其五)虽然想做段干木、鲁仲连式的人物 , “当世贵不羁 , 遭难能解纷 。”(其三)但是 , 晋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 , 愈演愈烈;这里又没有象魏文侯、平原君那种礼贤下拟的人物 。况且**的** , 残酷的杀夺 , 使荣枯盛辱瞬息万变 。“俯仰生荣华 , 咄嗟复雕枯 。”在这样的时代 , “饮河期满腹”的偃鼠 , “巢林栖一枝”的鹪鹩 , “可为达拟模”(其八) 。弃却富贵 , 退居乡里 , 以求洁身自好 , 成了左思的必然道路 。田园生活 , 远离杀夺中心 , 使左思怡然自得 , 乐陶其中(见《招隐》之二) 。但是左思心情并不平静:“高志局四海 , 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 , 岁暮常慨慷 。”(《杂诗》)又可见左思选择退居乡里的道路 , 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 是有着无限的悲凉与凄怆的 。
推荐阅读
- 曹植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曹植七步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是怎样的
- 呜呜硻硻原文、作者
- 岩下放言五首之灵椿台原文、作者
- 题圆泽三生公案原文、作者
- 一作舜歌,赏郑氏庄客去妇 尧歌原文、作者
- 残菊原文、作者
- 中岩圜老像赞原文、作者
- 清平乐题饮谷说剑图原文、作者
- 还来就菊花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还来就菊花的原文
- 两小儿辨日原文与翻译 两小儿辨日原文以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