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谁知到这句话出处哪里?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谁知到这句话出处哪里?

文章插图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谁知到这句话出处哪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山无棱 , 江水为竭 , 冬雷震震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现把短文抄录与下:女巫谷奇遇记(东海居士)惟扶桑山中 , 曰女巫之谷有女巫之墓 , 在东海一隅 。每每月落星稀之日 , 鸡不鸣狗不叫之时 , 可闻谷中声响:时而人声鼎沸如闹市;时而劳作之声不绝于耳;时而八音之乐悠悠;时而歌舞之声绵绵 。乡人莫敢近者也 。有好事者男 , 于夜深人静之时往而窥之 。遇一年轻女子 , 披发长裙 , 相貌清丽 。随女子拾阶而上 , 但见古木参天 , 野花遍地;路人衣着简朴 , 举止有礼 。谷顶有女子芝兰之室 , 曰:神巫雅居 。神巫者 , 氏族部落首领也 。遂生情缘 。说不尽柔情脉脉 , 诉不完爱意绵绵 , 自有族人殷勤服侍 。然玉鸡一唱东方渐白 , 女巫恋恋不舍 , 乃轻歌一曲曰:“上邪 , 我欲与君相知 ,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 又指天为誓 , 情定三生方去 。男子醒来不见部落与女巫 , 惟见谷中积石一堆 , 又见石上诗文 , 方知是女巫之墓 , 遂自殉于墓石之下 , 一点灵犀追随女巫而去 。有道是:问世间究竟情为何物 , 直教人如此生死相许?乃记 。【译文】天啊!我愿与你相爱 , 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除非高山变成平地 , 除非江河干得不见一滴水 , 除非冬天打雷 , 夏天下雪 , 天和地重合到一起——到那时才敢对你说出一个“绝”字 。【品评1】本篇是汉乐府民歌《饶歌》中的一首情歌 , 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 , 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 , 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 , 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 , 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 , 这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 , 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 , 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 , 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 。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 , 一件比一件离奇 , 根本不可能发生 。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 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 。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深情奇想 , 确实是“短章之神品” 。【品评2】与文人诗词喜欢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涩情态相反 , 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 。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 , 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倾心相爱的男子表述爱情 。由于这位姑娘表爱的方式特别出奇 , 表爱的誓词特别热烈 , 致使千载之下 , 这位姑娘的神情声口仍能活脱脱地从纸上传达出来 。首句“上邪”是指天为誓 , 犹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 , 非不得已 , 不会轻动天的威权 。现在这位姑娘开口便言天 , 可想见她神情庄重 , 有异常重要的话要说 。果然 , 姑娘终于把珍藏在自己内心 , 几次想说而又苦于没有机会说的秘密吐出来了:“我欲与君相知 , 长命无绝衰 。”“相知”就是相爱 , 相好 。姑娘经过自己的精心选择 , 认为这位男子确实值得相爱 。“长命无绝衰”是说两人的命运永生永世连结在一起 , 两人的爱情永生永世不会衰退 。前一句是表白爱情的态度 , 后一句是进一层表白爱情的坚贞 。爱情 , 只有与坚贞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 才是无比纯洁美好的 。姑娘当然懂得这一点 , 因此她要进一步表明心迹 。不过 , 她不愿再从正面直说 , 而是通过出人意料的逆向想象 , 从反面设誓 。她先举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为设誓的前提:“山无陵 , 江水为竭” , 是说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发生了巨变;“冬雷震震 , 夏雨雪” , 是说自然界最永恒的规律发生了怪变;“天地合”是说整个宇宙发生了毁灭性的灾变 , 然后吐出了“乃敢与君绝”五个字 。由于这五个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为支撑点 , 因此字字千钧 , 不同凡响;又由于设誓的前提没有一个会出现 , 因此“乃敢与君绝”的结果也就无从说起了 。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 , 正说 , 意言已尽 , 后五 , 反面竭力申说 。如此 , 然后敢绝 , 是终不可绝也 。迭用五事 , 两就地维说 , 两就天时说 , 直说到天地混合 , 一气赶落 , 不见堆垛 , 局奇笔横 。”可谓句句在理 。这首古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敦煌曲子词申的《菩萨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地受到它的启发:“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桔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不仅对坚贞专一的爱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辙的,并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品评3】《上邪》是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 。它语言质朴、参差不齐、全无修饰 , 却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 。诗中主人公连用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 , 晴示爱对方一直要爱到世界末日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 ,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 , 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 , 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 , 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 , 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 , 其风格直朴率真 , 不事雕琢 , 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 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 , 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 , 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 ,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 始称《诗经》 , 并沿用至今 。《诗经》“六义”指的是 风、雅、颂、这三个说的是内容;赋、比、兴 , 这三个说的是手法 , 这就是“六义”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 , 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 , 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 , 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 , 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 , 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 , 到民间搜集歌谣 , 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 。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 , 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 , 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 。诸侯之乐献给天子 , 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 。这些说法 , 都有一定道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