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官道:失落的荣光

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 , 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 , 千百年来 , 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 , 悠远的马铃声 , 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 , 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 。 如今 , 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 , 跨越江河的铁索吊桥也已几经沧桑 , 被当年烟火熏黑的巨石诉说着这段传奇 , 古老的茶马古道 , 正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
在云南西双版纳 , 这块地球北回归线上惟一幸存的绿洲里 , 除了佛寺、高脚竹楼和傣家少女 , 还有着鲜为人知的老茶树和茶马古道的故事 。 云南是茶树的主要原产地 , 世界上用于制茶的植物有23属380种 , 其中15属260种分布在云南 。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和最早的人工栽培型茶树 , 都在西双版纳 。
拥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茶园 , 西双版纳自然成为茶马古道的南端起点 。 历史上 , 西双版纳生产的普洱茶不仅作为献给朝廷的贡品 , 还远销西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 。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 , 每年跋涉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上运茶的驮马已达5万匹之多 。
唐宋时期以后 , 云南和四川的茶叶开始销往西藏地区 , 受到了藏族同胞的喜爱 , 以至于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 茶马古道也就有了两个出发点:一是云南普洱 , 二是四川雅安 。 从普洱北行的路线经过南涧、大理、中甸、德钦、碧土 , 从雅安西行的路线过泸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左贡 , 两条路线在今西藏邦达汇合 , 然后又分为两条主要的商道通往印度 。 一是由邦达向西南行 , 经然乌、察禺进入印度东北角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 , 与著名的“蜀身毒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 。 二是由邦达经昌都一直向西 , 到达拉萨后又分为两路 , 一路经江孜等地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 , 一路继续西行 , 经日喀则、拉孜、萨嘎、普兰到达印度、尼泊尔 。
1908年《西藏纪程:由成都至拉萨险要程期》中记载清代沿用的川藏官道:过昌都、邦达后直接西行 , 自洛隆、边坝翻越夏贡拉山、怒贡拉山两座大雪山 , 到嘉黎 , 走工布江达至拉萨 。 这条路也是马帮们进藏的官道 。
昌都
昌都地区总地势西北部高 , 东南部低 , 最高海拔为5460米 , 最低海拔约3100米 , 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 。 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 , 其中边坝县边界的念青唐古拉山峰高达6956米 , 万丈冰峰 , 银装素裹 。
由于三江水系的切割作用 , 昌都地区形成了多层次高原特征 , 有着复杂的地貌结构和不同的地形、气候类型及植物生长层次 , 在这里有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 , 麦浪起伏的千顷良田 , 一望无际的翠峰林海 , 丰富的矿藏、水利和光能资源 ,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 , 也有桔柑满枝的亚热带风光 。 在这里 , 山、水、林、鸟、兽、虫、鱼、花、草同生共荣 , 绘织了昌都高原雄伟绮丽 , 多姿多彩 , 幽静原始而又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 。
西藏东部重镇--昌都 。 唐代 , 昌都地区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 , 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 , 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 , 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专区 。 昌都是西藏东部横断山脉中的一个镇 , 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点 。 从川藏公路的西端拉萨或它的东端成都乘客车 , 都是五天左右便可抵达这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