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久置后味道变差的原因有哪些?
众所周知绿茶有完美的抗氧化功效 , 主要归功于一种称为茶多酚的物质 。 但要注意的是 , 茶多酚作为酚类物质或其衍生物的总称 , 在空气中很容易挥发 , 而丧失其抗氧化作用 , 当然不是所有绿茶都是这样 , 而是所有茶都是这样 , 只是绿茶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 , 导致茶叶中活性物质保留比较多 , 所以更容易被储存环境、储存时间所影响 。 (黑茶、白茶 , 由于出厂时品质还没有达到最优 , 所以经过长期储存后 , 会有更好的品质)
冲泡了的绿茶会随着放置的时间变长 , 产生以下的变化:
刚冲泡的绿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 , 但是随着放置时间的变久 , 绿茶会逐渐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产生氧化 , 从而使绿茶中还有的酚类物质变少 , 不仅外观上叶底和茶汤会逐渐变成黄褐色 , 而且在口感上也会变差 。 除此之外时间越久 , 茶汤中越容易滋生细菌 , 所以也会有“隔夜茶不能喝”的说法 , 主要原因是茶失去了原有的口感和香气物质 。
还没有冲泡的绿茶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 , 产生以下的变化:
1、茶叶中脂类物质的氧化
脂类物质的氧化是引起绿茶陈化和香气劣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2、叶绿素的脱镁和分解
绿茶中叶绿素转化为脱镁叶绿素达70%以上时 , 绿茶就明显褐变了 , 形成外形色泽枯黄、汤色黄褐的现象 。
3、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褐变
茶多酚是影响绿茶滋味浓度的主要物质 , 也是绿茶汤色的重要成分 , 极易产生自动氧化 , 生成各种有色的物质 , 而且有些最终产物不溶于水 , 因而使绿茶外形、叶底色泽枯黄 , 汤色黄褐
4、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茶叶贮藏过程中 , 氨基酸不仅可和多酚类物质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 , 而且还可与可溶性糖形成不溶性的聚合物 , 不溶于水 , 色泽呈黑褐色 , 使鲜醇滋味和风味下降 , 严重影响绿茶的风味 。
5、香气物质的变化
芳香物质中的某些羟基化合物与氨基酸进行缩合变化 , 使具鲜爽感的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降低 , 导致香气“滞钝”而缺乏鲜爽感;香气中的含硫化合物如二甲硫等新茶香气成分 , 随茶叶陈化而消失 , 使茶叶由新茶香变为带陈气 。
6、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储存中的氧化作用 , 还会使还原型维生素C氧化成氧化型维生素C , 造成营养价值下降 , 而且使绿茶的色泽和汤色发生褐变 , 造成品质下降 。
注意事项:忌用绿茶服药 , 忌喝隔夜茶 。 绿茶中的鞣酸会与很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 , 阻碍吸收 , 影响药效 。
【绿茶久置后味道变差的原因有哪些?】
推荐阅读
- 绿茶的十五个知识,你知道吗?
- 绿茶能泡几泡?那种绿茶最耐泡?
- 绿茶的15个知识,喝绿茶真的好!
- 狗狗流绿水到生得多久
- 养生花茶你都喝对了么?
- 学会这6点,轻松鉴别绿茶品质
- 绿茶“最忌讳”先放茶叶再倒水,想要茶味香浓,牢记正确泡茶法
- 绿茶不绿了,还能喝吗?
- 这几种绿茶产量超过其他茶类总和、种类超百种,你喝过吗?
- 有最佳饮绿茶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