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读后感


童年的读后感

文章插图
【童年的读后感】《童年》读后感一: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揭露了俄国沙荒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的生活 。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不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 。他自幼丧父,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 。外祖父掌管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应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产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 。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了社会 。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其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 。应为他被自己的坚强、不屈服于困难的精神和信念一直支撑着 。
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穿 。而小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 。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在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 。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 。”
《童年》读后感二: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 。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 。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 。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 。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