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菊花 【题菊花原文、作者】唐代:黄巢,所属类型:咏物,菊花,抒怀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
注释
飒飒:形容风声 。
蕊:花心儿 。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
鉴赏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后两句正是作者感情自然的发展,作者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 。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命运的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是建立农民政权的施政纲领,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 。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
推荐阅读
-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二原文、作者
- 题王伯忠雪月图原文、作者
- 与侍潞川郑枫人集不其山房分韵得希字原文、作者
- 来例假可以吃瑶柱汤吗 来例假可以吃瑶柱汤没问题吧
- 舟次崇德原文、作者
- 菩萨蛮·暗潮清涨蒲塘晚原文、作者
- 和张子明学录三首其三原文、作者
- 水龙吟赋春雪原文、作者
- 葬花吟原文 葬花吟讲解
- 赋兰 国香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