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安全防护知识 有哪些?

地震的相关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
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地震为巨大地震 。
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包括: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
地震海啸的相关知识
【地震后的安全防护知识 有哪些?】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
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 。 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 。 海啸形成后,大约以每小时数百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海域传播,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海水深度急剧变浅,使波浪高度骤然增加,有时可达二三十米,从而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难 。
发生地震时,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 。 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 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
地震发生后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
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室内,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 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
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发生 。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 。 室外危险物包括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
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野外,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
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
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海边,应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
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积极实施自救 。
自救原则包括: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延长生存时间;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听到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
地震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找寻被压埋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