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 存在着一个重要而共通的心理基础 , 那就是追求和谐 。 这种重视和谐的心理素质 , 表现在多个方面 , 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 , 不断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 , 使自然人化;同时又不断让人化的自然为世人服务 , 发展了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人性 。 从而大大增强了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感 。 这种天与人的共感交互作用 , 无疑促成人得到愈来愈多的自由 , 并使社会出现净化与谐调的效果 。 这大概要算“天人合一”论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功能 , 体现了鲜明的人伦精神 。
透视“茶经法”的精神意蕴 , 在于强调人格的自我完善 。 为实现这个崇高目标 , 其重要手段便是不断化“自在之物”(如茶叶、水等)为“为我之物”(指茶事等):“为我之物”通过反馈作用 , 不仅强化了社会谐调的氛围 , 而且不断唤醒人们对自然的一种内在道德责任心 。 “茶经法”的“茶理” , 不外如此 。 这与中国文化的总体心理基础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
接着看一看茶具中的“理”吧 。 《茶经·四之器》载古鼎形风炉为三足 , 其中一足写“坎上巽下离于中” , 一足写着“体均五行去百疾” 。 “坎”、“巽”、“离”是《易经》八卦中的三卦 。 所谓“八卦” , 就是八种符号 , 每个符号代表一种“自在之物” , 可以说这八种自然物质就是万物之源 。 “坎”代表水 , “离”代表火 。 人类生存离不开水与火 , 饮茶当然也是这样 。 鼎形风炉正是生火煮水的关键工具 , 而煮水时确也是水在上 , 火在下 。 这种尽人皆知的事象 , 却用古文字形式郑重地铸定在鼎足上 , 应该说含有“咒语”的作用 , 表明茶事活动过程 , 完全符合〈易经〉观象取物而创造文化之“理” 。
八卦相重 , 就生出六十四卦 。 其中的“坎”卦与“离”卦结合 , 便形成“既济”卦 。 “既” , 含有已的意思;“济” , 本义是渡水 , 这里引申为成功 。 “既济”卦是“坎”上“离”下 , 即水在上 , 火在下 , 水与火原是不相容的 , 是相克的 。 如何变相克为相生 , 使不相容的对立面趋于和谐?就要靠调济物 。 这个调剂物不是别的 , 正是置于水火中间的锅 。 明代耒知德〈易经集注〉在谈到“既济”卦时指出:“水火相交 , 各得其用” 。 说的就是这种水火调和 , 变相克为相生的事实 。 请不要忘记 , 加速其调和的中介物质还有风呢;“巽”卦就代表风 。 风主齐 , “波动散发 , 可以济事 。 ”用锅实现水火相交 , 鼓风帮助燃烧 , 这是人类管理水火方面的重大突破 。
鼎形风炉上设置支撑锅子用的垛 , 期间分三格 , 一格画“离”卦 , 一格画“巽”卦 , 一格画“坎”卦 。 〈茶经〉说:巽主风 , 离主火 , 坎主水;风能兴火 , 火能熟水;所以须有三个卦 。 这种说法 , 进一步显扬了易理用于指导茶事的深层意义;集中反映出“天人合一”思想对茶事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
古鼎形风炉的又一足写着“体均五行去百疾” 。 所谓“五行” ,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 这五种物质 , 在五行学说中已升华为五种符号 , 代表着五种功能属性 , 从而形成五行结构观念 。 五行学说便是由五行结构观念建构而成的关于自然万物相互转化的理论体系 。 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 , 便形成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 这个体系 , 无疑地大大有助于认识并促进人体与大自然尤其是生活环境的直协调统一 。 “体均五行去百疾”便是基于这种认识提出来的 。 意思是说 , 五脏调和 , 五行资生 , 去除百疾 。
推荐阅读
- 虎刺梅的养殖方法,老农总结六大最实用基本养
- 茶道文化的影响
- 略论中国茶文化中的茶道
-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马尔济斯掉毛吗
- 马犬耳朵标准
- 三角梅的栽培方法:日照要长、光照要强
- 兔子吃萝卜吗
- 浮萍歌词:与浮萍有关的歌词简介
- 兔子用喝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