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道( 二 )


    古代众多的茶道专著 , 尽管年代不同 , 流派不同 , 在泡饮技艺上却有一个共同点 , 即一切外部表现形式都是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 , 反映茶的“鲜香甘醇” , 绝非为表演而表演 。 因此中国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须清洗洁净;(二)主张用轻清之水煎茶 , 有条件时用泉水、江水 , 甚至用松上雪 , 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讲求水沸适度 。 刘禹锡在一首煎茶诗中说:“骤雨松风入鼎来 , 白云满盏花徘徊” 。 茶便煎好了 。 苏东坡则更加形象地写道:“蟹眼已过鱼眼生 , 嗖嗖欲作松风鸣”(蟹眼形容水沸时的小气泡 , 鱼眼指随后出现的大些的气泡);(四)要求使用名贵优质茶具 , 并规定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 , 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 。  
    为继承和发扬中国茶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 北京茶叶学会和北京茶叶总公司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 , 结合现代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组建了供内部进行茶文化交流的《北京茶道馆》 , 以“俭、和、敬、美”为本馆精神 。 “俭”俭朴 , 返朴归真 , 提倡清茶一杯;“和”和平 , 祥和安定 , 和睦相处;“敬”尊敬 , 互敬互爱;“美”美好 , 提倡真善美 。 使修身养性 , 陶冶情操寓于茶道活动之中 。  
    2.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 , 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 , 所以 ,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 , 不像日本茶有茶道 , 花有花道 , 香有香道 , 剑有剑道 , 链摔跤搏击也有柔道、跆拳道 。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 。  
    第一节 什么是茶道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 。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 , 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 , 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 。 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 , 例如 , 《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 , 广润色之 , 于是茶道大行 。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 , 以茶可雅志 。 ”尽管“茶道”这个次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 , 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 。 那么 , 什么是茶道呢? 
    一、日本对茶道的解释 
日本人把茶道是位日本文化的结晶 , 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 。 近几百年来 , 在日本致力于茶道研究的人层出不穷 ,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 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给茶道下定义 。  
    1977年 , 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 , 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 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 , 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 。 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 其内核是禅 。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 。 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 , 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 , 综合生活文化 , 是东方文化之精华 。 他还认为 , “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 , 茶道是至心之路 , 又是心至茶之路 。  
面对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 , 如何给茶道下定义 , 可难为了日本学者 。 二、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