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五代:**文锡 , 所属类型:爱情 , 离别
平江波暖鸳鸯语 , 两两钓船归极浦 。芦洲一夜风和雨 , 飞起浅沙翘雪鹭 。
渔灯明远渚 , 兰棹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 , 愁杀采莲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静的江波送来鸳鸯温柔的戏语 , 三三两两的钓鱼船向远岸归去 。一夜风雨吹打得沙洲芦花凋落 , 长颈的白鹭从浅浅的沙滩飞起 。
渔火照亮远处江中的小洲 , 你的船今宵将在何处歇息?江风吹动罗裙轻轻地飘舞 , 离别的愁愁杀江边采莲女 。
注释
极浦:目光望不到的水边 。
芦洲:芦苇洲 。
翘雪鹭:高翘长颈的白鹭 。
渚:水中小块陆地 。
兰棹:兰木做的桨 , 这里指离别的情人所乘的船 。
罗袂:罗袖 。从风:随风 。
赏析 词写别情 , 而没有送别场面的描写 , 也没有情人离别时的软语叮咛 , 但却把人们分离的情愫表现的深至感人 。
开头两句 , 写水满波平而又温暖融合 , 鸳鸯悠闲地戏游着 , 相对款款作语 。傍晚时分 , 渔船成对地返回江边洲渚之地 。这是多么优美的景象 , 又是多么幽静闲适的生活图景 。“芦洲一夜风和雨 , 飞起浅沙翘雪鹭” 。一夜风风雨雨 , 洲渚上的芦苇摇晃倾斜 , 失去了他在平静中的姿态;栖息于水清沙浅的滩头上 , 稳惬舒适的白鹭 , 也因风雨的袭击 , 翘起了头 , 伸长了颈项 , 惊飞而散 。
上阕 , 写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情景 。前幅是理想的生活境界 , 后幅则是不理想的生活现象 。白鹭惊飞 , 具有象征意味 , 暗示出人世的悲欢离合 。生活中聚少散多 , 别易会难 。词就这样潜气内转 , 过度到下片抒写别情 。
过片先写从行人的角度回头顾望 , 只见停泊于极浦(远渚)的渔船闪烁着耀眼的灯光 , 这使他想到 , 那里的主人或许在过着宁静温馨、赏心快意的生活 。而作者却在这风雨之夜 , 驾着一叶扁舟 , 离别亲人 , 迈上了征程 , 不知今夜将漂泊到何处 , 栖止于何方 。通过两者在同一时间里生活情景的对比 , 表现了行人哀惋凄恻的别情. 。“兰棹今宵何处”一句 , 为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本 。柳词长于铺叙 , 层层渲染 , 写得比较“放”、“露” , 固属名句;“**词简直而情景俱足” , 不同于柳词 , 只是用笔一点 , 但主人公漂泊无依的寂寥落寞的景象 , 凄楚悲酸的情怀 , 也都深深地包蕴其中 , 亦很警策 。
词的最后两句则转笔写送行者在他们分别时不胜其情 , 用以渲染行人的离情别绪 。直到这里 , “采莲女”才出现 , 这表明词里所写的是一对情人的离别 。但它是在描写抒情中顺笔点出 , 并未着力描写 , 殊为省净 。“罗袂从风轻举” , 风吹起了她的衣袖 , 也吹乱了她的心 , 这一细节 , 将女子目送行人远去 , 悲怨难禁的情态逼肖地表现出来 。对抒写行人的别情来说 , “渔灯明远渚”起相反相成的作用 , 这两句则起相辅相成的作用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对行人的情丝恨缕作了有力的烘托 。
推荐阅读
- 醇的氧化反应 反应产物有哪些
- 钠与水反应
- 中元节上坟说什么 中元节应该说什么
- 失眠睡不着怎么办 如何应对
- 15岁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15岁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
- 电脑频目倒过来怎么办 电脑屏幕倒过来了应该怎么办
- 在浅水区游泳时如果突然抽筋我们应该怎么做
- 下暴雨朋友圈应该怎么发
- 奉和圣制钟山祷雨获应原文、作者
- 幼儿园消毒记录表范本 幼儿园应如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