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东野序第四段写的目的是什么


送孟东野序第四段写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送孟东野序第四段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韩愈为孟郊去江南就任溧阳县尉而作的一篇赠序 。文章内容,共分四段 。第一段,论述“物不平则鸣”的道理 。从草木、水受外力的激动而发出声音,论及人的言论、 歌、哭,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缘故 。并列举自然多种现象论证“不平则鸣”的观点 。例如金、石 。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就是最善于发出声音的东西;而上天则用鸟鸣、雷鸣、虫鸣、风声来告诉人一年四季的推移 。这就为下文阐述“人也亦然”打下论证的基础 。第二段,论证人也如此,不平则鸣 。文章承接上文,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证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论点 。第三段,从唐朝的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一直说到孟郊、李翱、张籍,认为他们都是善于用诗文来抒发情怀的人 。而孟、李、张三人的优秀诗文,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呢?最终点明题旨:“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借以抒发了孟郊怀才不遇的情感 。全文论证的结果,似乎归结于天命 。其实,这只是一种委婉其辞的含蓄表达而已 。针对孟郊“善鸣”而终生困顿的遭遇,作者表面上说是天意所决定的,实则是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用人才,切莫误认为韩愈是在宣扬迷信 。文章屡用排比句式,抑扬顿挫,波澜层叠,气势奔放;而立论卓异不凡,寓意深刻;不愧是论说文中的佳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