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 。
出处:《礼记.檀弓》
原文: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
翻译: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正方观点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 。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 。
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 。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
即使是在今天,这一传统观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 。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重于后者 。
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 。人之所以为人,而非行尸走肉,区别大概正在这里 。
反方观点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黔敖与他素不相识,不知道他尊姓大名 。说:“嗟!来食!”,没有不当之处 。难道还得说“老爷,请用膳”之类?
且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既然黔敖都道歉了,又哪里侵害到那人的骨气了?这时为何还不原谅他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食嗟来之食
【不食嗟来之食 翻译】
推荐阅读
- 小年怎么翻译 小年的英文怎么说
- 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翻译 这句话出自哪里
-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翻译 了解一下
- 炎帝神农氏 翻译
- 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 青春作伴好还乡诗句翻译
- 你懂吗英文怎么说 你懂吗英文怎么翻译
- 唐河店妪传文言文翻译 唐河店妪传翻译分享
-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和原文翻译
- 虞初新志孝乞丐不知其乡里原文及翻译 孝乞原文及翻译介绍
- 英文名字在线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