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的故事


许振超的故事

文章插图
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够普通的岗位--吊车司机;够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车、船吊到码头 。30个春秋就这样悄然而去 。然而,人们说,30年来,从他坚守的这个普通的操作台上流泻出的,不是单调的音符,而是一曲曲华美的乐章 。他,就是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个一年内就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的人--许振超 。"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 。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 。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在一起学习的工人中第一个独立操作 。然而,会开容易开好难 。师傅开门机,钩头起吊平稳,钢丝绳走的是"一条线";到了许振超手里,钩头稳不住,钢丝绳直打晃 。特别是矿石装火车作业,一钩货放下,洒在车外的比进车内的还多 。看到工人们忙着拿铁锨清理,许振超十分内疚 。还有,矿石装火车装多了,工人要费不少劲扒去多的;装少了,亏吨,货主不干 。为了早日掌握这项技术,每次作业完毕,别人歇着了,许振超还留在车上,练习停钩、稳钩 。四五个月后,他开的门机钢丝绳走起来也一条线了,一钩矿石吊起,稳稳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装满一车皮 。这手"一钩准"的绝活,很快就被大家传开了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火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 。他便在工作之余,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 。再去装散粮,一抓斗下去,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又一个绝活--"一钩清" 。许振超的活干净利索,装卸工人们二次劳动大大减轻,谁都愿意跟他搭班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 。许振超又钻研上了 。桥吊作业有一个高、低速减速区,减速早了装卸效率下降,减速太迟又影响货物安全 。于是,他带上测试表反复测试,终于成功地将减速区调到最佳位置 。以前一台桥吊一小时吊14、15个箱子,改革后能吊近20个箱子,使作业效率提高1/4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 。货轮的船长急火火地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 。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 。一台桥吊有十几层楼那么高,而集装箱上起吊用的4个锁孔,每个不过一块香皂大小 。司机在40多米高的桥吊上,要让重达十几吨的吊具的4个爪准确插入集装箱的锁孔中,好天气操作起来都不那么容易,何况大雾弥漫 。艺高人胆大 。许振超一咬牙答应了 。他在船上、岸边各安排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通过对讲机随时报告集装箱位置,自己登上桥吊,精心操作 。随着船上、岸边清晰的报告声,一个个箱子一钩到位,顺顺利利全卸了下来 。许振超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了雾天作业禁区,为客户挽回了巨额损失 。1991年,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 。他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 。他提出,这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 。"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说出口的道理很硬,没有说出口的道理更硬:桥吊队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多吊一箱就多挣一份钱 。搞无声响操作,轻拿轻放,不明摆着要降低速度,减少收入么?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 。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 。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 。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服人 。就这样,"无声响操作"又成了许振超的杰作、青岛港的独创 。1997年11月,老港区承运一批化工剧毒危险品 。这个货种一旦出现碰撞,就有可能引发恶性事故 。为了确保安全,码头、铁路专线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员,身着防化服全线戒严 。船靠岸后,在许振超的指挥下,练就一手"无声响操作"的桥吊司机们个个精心操作,一个半小时,40个集装箱被悄然无声卸下,又悄然无声装上火车 。船东代表感慨地说:"你们的作业简直是'行云流水',太神奇了!""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 。"当了队长的许振超,除了开好自己的桥吊,还想做更多的事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 。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 。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然而,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 。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他着了魔似地钻研,终于发现,所有的技术难点都集中在一块块控制系统模板上,而这正是外国厂家全力保护的尖端技术--不仅没提供电路模板图纸,就连最基本的数据也没有 。许振超不信邪 。每天下了班,他拿着借来的备用模板,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里 。一块书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镶嵌的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这样的模板在桥吊上一共有20块 。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专门用玻璃做了个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绘制成图 。光分辨这2000多个焊点,已够麻烦了,要弄明白它们之间的连接更麻烦 。一个点前后左右可能有4条连线,而且每一条连线又延伸出两条连线,两条再变成4条,最多的变成20、30根连线,每个点、每条线,许振超都要用万用表试了又试,一条线路常常要测试上百个电子元件,直到最终试出一条通路来 。这样精细的活,特别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许振超就到冰箱里取出冰块,敷上一会儿 。接着再干,每天晚上坚持干3个多小时 。就这样,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 。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 。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后桥吊就正常运作了 。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2000年,队里的6台轮胎吊发动机又到了大修的时候 。许振超找到公司领导主动要求,把这个项目交给他组织技术骨干来完成,一来锻炼队伍,二来节约资金 。面对复杂的维修工艺,他与攻关小组一起边琢磨边实践,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轮胎吊发动机的大修 。近几年来,经他主持修理的项目累计为青岛港节约800多万元 。许振超的维修技术出了名,公司奖励了他一台传呼机,许振超的传呼机一天24小时都开机,只要桥吊有故障,随叫随到,随到随修 。掌握了修桥吊的技术,许振超仍不满足 。因为作业中桥吊一旦发生突发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将对装卸效率和船东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许振超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15分钟排障" 。他从解剖每一个运行单元入手,不断探索,终于做到心中有数,手到"病"除 。目前,桥吊队从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师到场排除,已缩短到15分钟以内 。"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 。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 。关键时刻,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接下任务,许振超办了两件事:一是打电话告诉爱人,从现在到年底一个多月不能回去,让她放心;二是买了10箱方便面,往现场一扔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 。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 。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几分钟 。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铺上硬纸壳加大衣 。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 。但晚上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许金文和女儿小雪放心不下,乘轮渡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 。只见他眼里布满血丝,嘴上裂着口子 。荒凉的前湾码头空地上,只有两个铁皮集装箱 。其中一个,就是许振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家当"有三件:一把电水壶,一件军大衣,一张硬纸壳 。妻子含着眼泪说:"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笑说:"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经过40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 。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而许振超的风湿病又加重了,走起路来左腿常常不敢吃劲 。直到现在,每天晚上睡觉时,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袜子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推进,一个念头在许振超脑海里越来越强烈:提高装卸效率,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 。20: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上穿梭奔跑 。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4月28日凌晨2: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 。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381自然箱 。青岛港集装箱"10小时完船保班"这块品牌,让这项纪录擦得更加金光闪闪,"振超效率"扬名国际航运界!而许振超总是谦虚地说:"装卸效率是集体协作的结晶,现代化大生产说到底最需要团队协作 。仅凭我一个人,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个钉 。"几十年来,许振超创出了许多绝活儿,也带出了一支会干绝活又能创新的团队 。现在,队里涌现出了许多像他一样的装卸专家,不少技术主管成功地主持了许多桥吊的电控改造,桥吊队维修班还改进了桥吊钢丝绳更换方式,大大缩短了换钢丝的时间--这个时间又为全国沿海港口最短 。更令许振超和他的桥吊队振奋的是,"振超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名牌效应,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一年来,海内外,世界许多知名航运公司,主动寻求与青岛港合作,纷纷上航线、增航班、加箱量,仅短短8个月时间,青岛港就净增了13条国际航线,实现了全球通 。2003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0万标准箱,实现了24.3%的高速增长 。在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青岛港码头采访许振超时,这位朴实的"老码头"指着海上熙来攘往的货船,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货走得快,走得好,咱心里就踏实 。"人民日报评论员: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本报评论员今天本报发表长篇通讯,介绍许振超敢想敢干、能干会干、苦干实干的动人事迹 。我们从他的事迹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共识:许振超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翁,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这种主人翁地位及其先进性,不是静态的概念,而是动态发展的,是与工人阶级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的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结构有很大的提升,也影响到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时期的产业工人,必须迎接这种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掌握新技能,做好本职工作 。从而顺应时代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主人翁地位 。许振超就是一位学习型、创新型、充分掌握现代技能的新时期的优秀产业工人 。他爱岗敬业,不仅自己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练就了高强的本领,还带出了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他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学习许振超,就要学习他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前我国高技能工人尚未完全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尤为可贵 。据统计,我国技术技能劳动者有7000多万人,而高级技工仅占4% 。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则为30%至40% 。工人技术素质整体偏低,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 。仅"十五"末,我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总量就将增长20%以上,对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更是高达一倍以上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是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而大批具有现代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靠我们自己培养 。我们一方面要切实实行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他们的潜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要动员、鼓励广大劳动者像许振超那样,爱学习,肯钻研,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的人才 。学习许振超,就要学习他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挑战,敢于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向世界一流先进水平冲击的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进企业管理、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无穷力量 。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不仅是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产业工人,也包括我们全体干部群众,都要向许振超学习,认真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不断创新,用新知识、新技术思考和解决问题,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朝着新的更高目标迈进 。以这样的战略眼光来把握祖国和自己的命运,就能与时俱进,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谱写人生的华美乐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