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其协调性
根据半个世纪来国内外茶园昆虫种群的演替规律 , 大量使用非选择农药品种 , 盲目提高农药浓度 , 增加喷药次数会导致茶园昆虫区系中各种群间的不平衡 , 害虫天敌种群受压抑 , 使茶园昆虫区系组成发生变化 , 诱至某种病虫害猖獗暴发 。 要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 , 必须农药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协调起来 , 而不仅仅是三者的机械凑合 。 综合防治的正确理解应该看作为一个生态学问题 , 有机地、协调地应用各项防治措施 , 使它们相辅相成 , 同时还要使各项措施与环境因素相协调 , 因为茶园生态系统是由复杂的生物群落组成 ,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 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动 , 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程度不同地影响整个体系的稳定 , 从而影响病虫种群的沮长 。 因此综合防治的目的应该是按照病虫的种群动态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关系 , 利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 , 使尽可能地互相协调 , 以期控制种群数量 , 使病虫种群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 则不是要求彻底消灭各种病虫 , 因为它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 而且这既将提高防治成本 , 同时还将以大量消灭天敌作为代价 。 实践证明 , 将病虫种群数量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 既不致引起经济上的损失 。 相反却提供了天敌昆虫的食料 , 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统中病虫种群间的平衡 。 只有在这个原则上 , 才能根据各种病虫引起经济危害的种群密度水平 , 确定防治指标 , 只有在必要的场合和条件下才进行化学防治 , 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 , 使得调节环境的因素尽量不受或少受破坏 。
在开展病虫防治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 , 综合防治的方针 。 它的基本含义是: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 , 在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的前提下 ,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 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 , 把病虫害和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 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 , 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
2、综合防治的内容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基本上有如下四条途径:
(1)改变茶园生物群落的组成相 , 使害虫、病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
(2)改变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 , 使不利于害虫、病原 , 而有利于天敌 。
(3)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虫、抗病性 。
(4)直接消灭茶园病虫 。
茶园病虫防治的方法 , 按其性质可分为:①农业防治②化学防治 , ③生物防治 。 三类防治方法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 , 如抗病、抗品种的选育 , 国内将其列入农业防治 , 但国外也有将其列入生物防治的 。 用微生物剂防治病虫属生物防治 , 但目前不少微生物制剂已成为商品生产 , 也可列入化学防治 。 因此这些防治方法绝不是相互隔绝的 , 而是相五交叉、渗透的 。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就是在从病虫害、茶树、环境条件错综复杂的关系间 , 从农业技术措施上 , 有目的地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子 , 使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 , 达到保护茶树、防治病虫的目的 。 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 它包括有丰富的内容 。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茶树病虫防治上的一项重要措施 , 不同茶树品种对各种病虫害所具有的不同程度的抗性是茶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和病原微生物、害虫种群进行斗争和自然适应的结果 , 人们可以通过选择、杂交、定向培育等手段加速这种性状的稳定和利用 。 一般大叶种比小叶种易于感染茶饼病、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叶部病害是人所熟知的事实 , 过去人们往往简单地将茶叶中某一种成分的含量多少作为其抗性的机理 , 现代植物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表明 , 这是多种抗性机理的综合表现 , 不可能用某一种简单生化成分来作为这种抗性机理的解释 。 抗虫品种的选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 云南大叶各和广西高脚茶在我国西南茶区对椰园蚧和茶牡蛎蚧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 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选育的415、416、419等无性繁殖系也对茶特蛎蚧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
推荐阅读
- 茶园的维护
- 建立生态茶园,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控制
- 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 茶叶中农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茶树保护技术
- 也门铁和巴西木的区别,植株形态叶片花朵不同
- 雅乐之舞的寓意,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
- 富贵竹的作用:观赏及净化空气
- 仙人球能放在卧室吗,带刺的植物不宜放卧室-放
- 瓦盆的优、缺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