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容易区别无奈的贫穷和乐道式贫穷,不免把所有贫穷看做一码事 。富人的行为———当然是少部分富人,在现今社会之所以招人恨,原因有三:一是纸醉金迷,二是百无聊赖,三是骄横跋扈 。这些富人何以如此,人们有许多说法,其中一种有影响的说法,是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传统,其实是说没有基督教传统 。我自己不信教,并对中世纪天主教的种种恶行存有心结 。但随着阅历和阅读的增加,我越来越以为过去对宗教的批评有些简单化了 。宗教其实有多种功能 。教徒们构成一个社交圈子,教会提供公共服务,而且不强制征税 。说灵魂由上帝关照,那是夸张,但教会文化对每一个人的影响,从他的幼时就开始了 。像“十诫”那些教条,虽然不会改变人的本性,但它让人多少知道“三尺之内有神灵”,对冒犯天条有所忌惮 。有思想家说,基督教让人积累财富,但却要让人节制欲念,这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兴起的重要原因 。这个说法也有些夸张,但不是没有道理 。中国思想家也提倡过节制欲念,并流传了“安贫乐道”这个有陶冶性情功能的词语 。但如果冒险做一个中西比较,我感到中国人的安贫乐道精神似乎不如西方人 。中国的佛教过于出世,对人的世俗生活干预很少 。俗人们对佛教的利用多出于功利目的,社会精英们更乐于对佛教做哲学的思考 。简单说,安贫乐道在中国缺乏宗教的支持 。其实,提倡安贫乐道仅仅是人类文化对人们狂热追逐财富的矫正 。人类的本性还是追求生活的富裕 。这是由人的进化史决定的 。可以假设早期人类存在厌恶财富、对贫困安之若素的基因,后来人种变化过程中也会产生这种基因,但在生存竞争中,有这种基因的人不容易有机会遗传自己,那些争强好胜、追逐财富的基因有更多复制自己的机会 。长此以往,人类社会的主体居民便是财富偏好型的 。在这个基本方面,中西方文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差别 。追逐财富过程中,人们难免好勇斗狠,陷入负和游戏的僵局 。消除这种僵局的办法是人们之间的合作,但合作需要权威,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权威依靠暴力维系 。学者们喜欢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不同阶段,但我看以往历史阶段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300万年,叫做军事社会阶段;一个是300年,叫做民主社会阶段 。后一个阶段从整体上看至今尚未完成 。在军事时代,劝慰人们安贫乐道不免虚伪 。那时,民众普遍贫穷,贫穷不是因为乐道,而是无奈 。把安贫乐道挂在嘴上的,常常是富人,或者是想换活法的富人 。人们其实也看清了个中奥秘,但还是愿意提倡安贫乐道 。这又是为什么?仔细想,一些人的贫穷,给另一些人提供了安全感,后者从安贫乐道的提倡中能得到好处 。自然,获得安全感的富人,对穷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 。但事情总有例外 。绝大部分人不会因乐道而安贫,而少部分人还是有的 。后一种人需要认真甄别 。他们本来有能力富裕,但却选择了一种清贫的生活 。这些人的生活态度,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 。用经济学的行话说,这些人的消费偏好或效用函数显著区别于他人 。他们因乐道才安贫,当人确知这一点时,就会对他们尊敬有加 。历史上安贫乐道的典故,因文人墨客的记述而为人所熟知,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容易区别无奈的贫穷和乐道式贫穷,不免把所有贫穷看做一码事 。那些过着乐道式贫穷生活的人,若需要他人的尊敬,可能会给人们诉说自己的人生理念,结果会被人看做虚假的安贫乐道 。既然看破红尘,又何必倾诉衷肠?就像有人批评曹雪芹,既然悟道,又何必写那个《红楼梦》?所以,提倡安贫乐道常常不讨好 。尽管人们对一些富人的不良嗜好很反感,但总体上还是对富人及其财富心向往之 。所谓仇富,并不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也不是世界人民的普遍心理 。为帮助一些富人逐渐克服纸醉金迷、百无聊赖、骄横跋扈的不良行为,的确需要社会精英和意识形态的操控者刻意打造积极的价值观 。要使这种努力带来效果,提倡普遍尊重人权,要比提倡安贫乐道更有意义 。富人可以自由地花费他们的钱财,但前提是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包括人们的环境保护权 。普通人可以选择清贫的生活方式,但社会不能剥夺他的发展权,不能使他无奈地“被清贫” 。只要权利平等有基本保障,人们才会真正尊重穷人 。
推荐阅读
- 谁有《美国派》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贾森·比格斯主演的?
- “欲渡黄河冰塞川” 中的塞是念“sai”还是“se”
- “匠心筑梦精神”是什么?
- Boot camp安装WIN7无法勾选(安装或移除windows7)那一栏?
- 有“您们”这个词吗?
- “嫦娥奔月”的“奔”字究竟怎么读
- C++中 “include<iomanip.h>“的用法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根本”的古今异义?
- omron欧姆龙血压计hem—7121怎么调成mmhg
- 火炬之光2 狂战士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