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四句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下面四句则是直接发抒感慨 。第五句上承第三句的“聚散”,写对妻子的深切思念 。“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 。“归梦”又和“灯”联系起来,意味深长 。梦自然使人联想到夜,夜又使人联想到灯 。读这句诗,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幽微的灯光,好像在向人诉说诗人梦中与妻子相会的情景,比起直叙梦中思念来,意境更美,更富诗意 。第六句上承第三句的“浮世”,是说因为失意无聊,只好以酒浇愁 。句中用一“知”字,使酒带上人情,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坎坷遭遇痛惜不平 。两句中“惟”和“独”,都起着一种强调、渲染的作用,表现出诗人的冷落、孤寂之感 。失意之悲,别离之痛,郁结在诗人胸中,终于宣泄出来:“难道直到白头都只是这样下去吗?归隐嵩山之南的苍松白雪之中,才是我的夙愿啊!”中岳嵩山,是古代著名的学道隐居之地 。“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 。诗人于无可奈何之中想到归隐山林,这只是仕途坎坷、壮怀未成的幽愤而已 。
“情深”(钱良择评语),是此诗的特色 。诗人将“比”“兴”这两种手法揉合在一起,用环境景物,烘托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 。风露塘竹之悲,触动加深了人之悲切;红荷的离披,也象征着人的别离;客中苦酒,像在悲叹一样;寒夜孤灯,仿佛也在凄惋幽思;即使是嵩山的松雪,好像也在召唤着诗人归去,总之,没有一物不解人意,不含着深情 。因情见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融为一体,读之撼动人心 。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 。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均定为会昌元年七月作,大致可信 。此时诗人仕途受挫,暂住岳父王茂元(时任忠武军节度使、陈许观察使)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 。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推荐阅读
- 七月半是什么节日 七月半有什么习俗
- 夏景行云递崇高原文、作者
- 二十九日戎服按军城外向仪曹亦至戏赠一首原文、作者
- 七夕节英文翻译,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英文怎么说?
- 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寄崇梵僧原文、作者
- 成都崇州市张露苹广场
- 请问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班车服务现在还有吗?官网上说凭公园门票上车,但我还没去怎么有票呢?
- 七月半吃什么传统食物 七月半吃啥传统食物
- 惠崇春江晚景有静的景物有 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
- 七月半不能回娘家烧纸吗 七月半不能回娘家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