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唐代:李商隐,所属类型:秋天,写景,感慨,壮志难酬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过回塘万竹悲 。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生涯独酒知 。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阳松雪有心期 。
译文及注释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原文、作者】译文
秋露像细微的雪粒洒下前池,阵阵西风吹过回塘,万竹萧飒生悲 。
瓢忽无定的人生啊,本来就多悲欢聚散;但那池上的红荷花,为什么也零落纷披?
我杳远难凭的归梦,只有孤灯才能见证;我空虚落寞的生涯,唯有清酒方可得知 。
难道到了白头之年还是如此?我早与嵩山南面的松雪两心相期 。
注释
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在东都洛阳崇让坊的邸宅 。
微霰(xiàn):微细的雪粒 。
月:一作“风” 。回塘:回曲的水池 。
浮世:即浮生,指人间,人世 。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
红蕖:红荷花 。蕖,芙蕖 。唐李白《越中秋怀》诗:“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 。”离披:零落分散的样子 。
悠扬:起伏不定;飘忽 。归梦:归乡之梦 。
濩(huò)落:原谓廓落 。引申谓沦落失意 。
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只尔:只是这样 。
嵩阳:嵩山之南 。嵩山在河南登封,距离洛阳才百里 。松雪:象征隐士的气节和品格 。心期:心神交往,两相期许 。
赏析 亲朋会饮,本为乐事 。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冥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恨悲情 。
此诗的前半写初秋崇让宅的景象 。清池前横,修竹环绕,地方可谓清幽已极 。但诗中用“风”、“露”点染,立刻使之带上浓重的悲切气氛 。露凝如霰,说明露重天寒 。下面接着再用风加重描写 。诗人把主观的强烈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所以见得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 。开头两句,是用环境的凄清,衬托诗人心境的凄楚 。下面两句,则是借环境景物,抒发人生的感叹 。“浮世”,此处谓世事不定、生命短暂 。“聚散”虽兼含两义,重点是在“散”(别离)上 。从诗的后半看,这里主要是对妻子而言,同时也兼指筵上之人,因为筵终席散,大家又当别去,它与下联的“灯”、“酒”,关合诗题“宴”字 。诗人此前,先是给人作幕僚,以后在朝廷作小官,继而在县里为吏,后来又作幕僚,颠沛流离,东西奔波,常与妻子分离 。第三句的感叹,正是诗人坎坷经历的沉痛总结 。第四句上承首句的“风”,意谓:“人生固然常多分离,池中的红荷,为什么也被风吹得零落缤纷呢?”不用直叙而用反问,可以加强感叹痛惜的语气;对红荷的痛惜,正是对人生难得团聚的痛惜 。这一联“浮世”对“红蕖”,“本来”对“何事”,对仗比较自由,何焯说它是“变体”,纪昀也说“三四对法活似江西派不经意诗”(《李义山诗集辑评》),可以说是李商隐对律诗的一个发展 。
推荐阅读
- 七月半是什么节日 七月半有什么习俗
- 夏景行云递崇高原文、作者
- 二十九日戎服按军城外向仪曹亦至戏赠一首原文、作者
- 七夕节英文翻译,七月七日是什么节日英文怎么说?
- 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寄崇梵僧原文、作者
- 成都崇州市张露苹广场
- 请问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班车服务现在还有吗?官网上说凭公园门票上车,但我还没去怎么有票呢?
- 七月半吃什么传统食物 七月半吃啥传统食物
- 惠崇春江晚景有静的景物有 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
- 七月半不能回娘家烧纸吗 七月半不能回娘家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