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霜天秋晓原文、作者( 二 )


下片描写词人渴望保家卫国以及无法消遣的愁思 。用“谈笑”二字 , 承接“山西年少” , 进一步展现以“塞垣”为“乐”的英雄群象 。“刁斗尽” , 意味着夜尽天明以照应篇首 。“烽火一把 , 时送平安耗” , 既表明敌情及对敌情的警惕、戒备 , 又表明边防线上没有战争冲突 。“圣主忧边 , 威怀遐远 , 骄寇尚宽天讨” 。忧虑边患 , 威震边庭 , 怀柔远方 , 这是对“圣主”神宗赵顼的歌颂 。“骄寇尚宽天讨”句 , 既是边防没有战事的原因 , 又为词人那老却英雄的愁思伏笔 。将士渴望报国立功 , 圣主对“骄寇”却“尚宽天讨” , 在这一对矛盾面前 , 身先士卒的词人 , 倍觉无有用武之地 , 故有“岁华向晚”时的“愁思”和“谁念玉关人老”的嗟叹 。语辞婉转 , 含义深沉 , 是全词眼目所在 。这几句 , 是词人的自我宽慰 。“太平也 , 且欢娱 , 莫惜金樽频倒” 。意谓趁着边庭没有战事 , 姑且为欢作乐 , 用“金樽频倒”来浇灌“岁华向晚”的愁思 , 享受玉关闲置的太平岁月 。
全词突出表现戍边将士立功报国的共同心愿与以苦为乐的战斗精神 , 倾诉了帅驻边关唯恐时光空过、老却英雄的忧愁 。景物描绘有声有色 , 形象刻画神采飞扬 。言词流利婉转 , 风格含蓄深沉 。词人通过这首词暗讽边防政策的不力又讴歌盛世的太平、渴望早立边功又不安久戍 , 耐人寻味 。十分鲜明表现出词人不愿闲置边地的心思和愁绪 。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年间 , 蔡挺曾任庆州(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太守 , 屡次击退西夏军队的进犯 , 为朝廷立下大功 。不久 , 他又调任渭州(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太守 , 生活艰苦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 , 蔡挺训练出一支能征惯战、训练有素的军队 , 保卫了国家边境的安全 。于战斗间隙 , 蔡挺写就这篇词 。
作者 【喜迁莺·霜天秋晓原文、作者】蔡挺(1014-1079)字子政 , 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景祐元年(1034)进士 , 官至直龙图阁 , 知庆州 , 屡拒西夏犯边 。神宗即位 , 加天章阁待制 , 知渭州 。治军有方 , 甲兵整** , 常若寇至 。熙宋五年(1072) , 拜枢密副使 , 元丰二年卒 , 年六十六 , 谥敏肃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宋史》本传称挺“渭久 , 郁郁不自聊 , 寓意词曲 , 有‘玉关人老’之叹” 。魏泰《东轩笔录》卷六称其词“盛传都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