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刺蛾


黄刺蛾
【黄刺蛾】    学名 Cin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鳞翅目 , 刺蛾科 。 别名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 。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台湾 。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mm , 翅展33mm左右 , 体肥大 , 黄褐色 , 头胸及腹前后端背面黄色 。 触角丝状灰褐色 , 复眼球形黑色 。 前翅顶角至后缘基部1/3处和臀角附近各有1条棕褐色细线 , 内侧线的外侧为黄褐色 , 内侧为黄色;沿翅外缘有棕褐色细线;黄色区有2个深褐色斑 , 均靠近黄褐色区 , 1个近后缘 , 1个在翅中部稍前 。 后翅淡黄褐色 , 边缘色较深 。 卵椭圆形 , 扁平 , 长1.4—1.5mm , 表面有线纹 , 初产时黄白 , 后变黑褐 。 数十粒块生 。 幼虫体长16—25mm , 肥大 , 呈长方形 , 黄绿色 , 背面有1紫褐色哑铃形大斑 , 边缘发蓝 。 头较小 , 淡黄褐色;前胸盾 。 半月形 , 左右各有1黑褐斑 。
 
    胴部第2节以后各节有4个横列的肉质突起 , 上生刺毛与毒毛 , 其中以3、4、10、11节者较大 。 气门红褐色 。 气门上线黑褐色 , 气门下线黄褐色 。 臀板上有2个黑点 , 胸足极小 , 腹足退化 , 第1—7腹节腹面中部各有1扁圆形“吸盘” 。 蛹长11—13mm , 椭圆形 , 黄褐色 。 茧石灰质坚硬 , 椭圆形 , 上有灰白和褐色纵纹似鸟卵
 
    生活习性 东北及华北多年生1代 , 河南、陕西、四川2代 , 以前蛹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 。 1代区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 , 蛹期15天左右 。 6月中旬一7月中旬出现成虫 , 成虫昼伏夜出 , 有趋光性 , 羽化后不久交配产卵 , 卵产于叶背 , 卵期7—10天 , 幼虫发生期6月下旬一8月 , 8月中旬后陆续老熟 , 在枝干等处结茧越冬 。 二代区5月上旬开始化蛹 , 5月下旬一6月上旬羽化 , 第1代幼虫6月中旬一7月上中旬发生 , 第l代成虫7月中下旬始见 , 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 , 8月下旬开始老熟结茧越冬 。 7—8月间高温干旱 , 黄刺蛾发生严重 , 麻田四周越冬的寄主树木多 , 利于为害麻类的刺蛾发生 。 天敌有上海青蜂和黑小蜂 。
    防治方法 (1)秋冬季摘虫茧或敲碎树干上的虫茧 , 减少虫源 。 (2)在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一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一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疏磷乳油13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