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的历史

五龙潭,位于济南旧城西门外,泺源桥北,南临趵突泉,北接大明湖 。潭周名泉众多,形成五龙潭泉群,为济南四大泉群之一,内有泉池27处 。其中11处被评为济南72名泉,分别是:五龙潭、天镜泉、玉泉、月牙泉、濂泉、东蜜脂泉、贤清泉、官家池、古温泉、回马泉、虬溪 。五龙潭北魏时水域颇大,为大明湖之一隅,称“净池” 。宋称“四望湖” 。元时水面缩小 。潭周历代多有建筑,北魏有“大明寺”,“客亭” 。唐时建秦琼祠堂,相传秦琼显赫后,在此建府第,遂有秦琼府第之称 。元初潭侧建“凝碧宫”,明末建有霖雨亭,清初有“鲛人馆”、“我忆园” 。乾隆时又建“潭西精舍” 。公园的建园风格兼具南北造园之精华,是以潭池溪港等景观构成,质朴野逸为特点的园林水景园,此水域风景秀丽、锦鱼嬉戏,素有“夹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誉,风景幽雅独 具特色 。秦琼故宅碑立于五龙潭 。
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县大槐树庄人,约生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卒于唐贞观12年(公元638年) 。唐时,隋术宗征战,累立战功,官到左武卫大将军,封为胡国公,死后陪葬昭陵 。相传,秦琼显赫后,在五龙潭侧建府第,后人就地建祠,并存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石碑,解放后,1979年定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把五龙潭说成是秦琼故宅始见于元朝,桂馥《潭西精舍记》沿用了这一说法 。碑载:“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一旦为神物夺去”古历亭旧址,位于五龙潭西,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西展肢谨物馆南 。
古历亭,即日历下亭,因为对历山(千佛山古称历山)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历液经注》记载:“泺水北为大明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 据殛于钦《齐晌闷乘》记载,净池就是五龙潭 。由史实可见,北魏时时历下亭即《水经注》中所说的客亭,是官家为迎宾接诏所建 。唐朝诗人杜甫即于此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自此已有古亭之称 。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齐州改为临淄郡,所以当时也称此亭为临淄亭,唐末,历下亭随着古大明湖的消失而顷圮 。

五龙潭的历史

文章插图
【五龙潭的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