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简介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 。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重要遗址可辩,截至2013年,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大理古城简介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景点介绍:
1、大理崇圣寺三吵瞎塔
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永镇山川”四个大字,颇有气魄 。
三升盯空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 。
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简介】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 。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则散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 。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 。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 。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
3、水目山
离祥云县志25公里 。这里属于马街乡,海拔2070米 。水目山是云南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诏诸大臣请建此刹 。普济庆光禅师用禅杖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 。开堂之日,六诏的首领都来祝贺 。
香火最旺时,号称“和尚千人,尼姑八百” 。历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唐代的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宋代的净妙澄禅师,晚清时期的无往如禅师、非相行禅师街头在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 。清初有名的担当和尚,也曾在此长住 。
从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工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有水目、贤填充、地藏寺、灵光寺、塔院、三教阁、毗卢阁、弥陀庵等寺观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