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高大上”的防贼手段?

“高墙大院”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建筑的一种独特风格,除了安防上的意义,还有着彰显房屋主人显赫地位的作用 。 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哪怕院墙高耸入云,也挡不住有心人的梯子……逼急了,还曾有采访人员爬上用云梯车,居高临下的去给院内拍照呢 。 而米国也不甘落后,听说,最近直接给白宫的栅栏上加装上了18公分的钢钉!

不过,今天的安防,似乎也不能再依靠这些无奈的技术了……更多的,还是得靠科技来实现安保啊!
看不见的栅栏
在这些安防措施中,最常用的就是红外线探测技术了 。
当然,这其中又分为两大类:主动红外线传感器和被动红外线探测器 。
主动红外线探测器,简单的说跟电梯门上的光电管原理差不多:一个元件持续的发射出红外线,对面的另一个元件也就不断的接收红外线 。 一旦突然接收不到了,就意味着在红外线被什么东西给遮住了 。 如果这是发生在电梯上,电梯门就会主动向两边打开,以免夹着乘客;而如果将其连在报警器上,就会给指挥中心发出预定的报警信号,提示有人在此经过 。

有哪些“高大上”的防贼手段?

文章插图

当然,从原理上说,这个装置也可以用普通的激光来实现 。 但红外线与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肉眼不可见,不易被入侵者察觉 。 因为必定是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面对面的安装、配合使用,所以又常被叫做“红外对射” 。
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院墙防范,将多套装置沿着墙头安装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红外线栅栏,当有人企图闯入时,就会遮断某一条红外线而报警 。
有哪些“高大上”的防贼手段?

文章插图

为了避免老鼠、猫、土拨鼠等小动物无意中触发报警装置,发射端会发出两束独立的红外线,它们相隔几厘米左右,如果是人类经过则会同时遮住两束红外线,触发警报;但如果是小动物经过,则往往只能遮断其中的一条,系统则会将其忽略 。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ID)的原理,就要稍微复杂一些了 。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体温都在37℃左右,这通常是高于室温的 。 因此,当人类走进屋子里,就相当于在比较“冷”的室温背景中,加入了一个温度更高的“热点”,会向四面八方发射出红外线来 。
有哪些“高大上”的防贼手段?

文章插图

这就像是黑夜里点燃的一堆篝火,老远都能看见——只不过被动式探测器“看到”的是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从红外线强度来判断有超过室温的物体走进了监控范围,从而触发警报 。
“有本事你别动!”
上述两种红外探测器,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结合起来简直是铜墙铁壁 。 然而……对于特别厉害的飞贼而言,还是有特殊的技术可以躲开探测器的 。 比如,2003年发生在比利时安德卫普钻石交易中心保险库的惊天大案,窃贼们就轻易化解了这些安防措施 。
比如,他们用泡沫塑料做成的“盾牌”遮挡自己,身体发出的红外线就躲开了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带一个便携式红外发射器,放在那直接照射接收端,主动式红外探测器也就被骗过去了 。
实际上,任何一种安保设备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往往需要多种措施并用,才能可靠的发挥效能 。 而移动目标探测器(Motion detector)就是一种很有用的补充 。
这种探测器会朝着四面八方发射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而微波碰到别的物体之后会被反射回来(称为回波) 。 如果这个物体是静止不动的,回波不会有改变,就像一个乒乓球弹回 。 然而,如果这个物体正在运动,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如果该物体面向波源(探测器)运动,回波的频率会升高;背向波源运动,回波的频率就会降低,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 探测器检测到这种频率的变化,就能测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从而触发警报 。 (顺便提一句,高速公路上的雷达测速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