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和屈原到底有多大关系?( 二 )


原因其实很简单 , 宗懔是老老实实地记载自己熟悉的岁时风俗 , 秉笔直录 , 吴均却是妙手生花 , 天马行空地编故事 。 先看书名 , “齐谐” , 志怪者也 。 你瞧人家 , 一开始就没打算走正经路线 。 还别说 , 他还真有本事把故事编的文词优美 , 引人入胜 。 如今《续齐谐记》只剩17条而已 , 全篇不到4000字 , 却有不少故事广为流传 , 如牛郎织女七月七日相会鹊桥 , 五月五日投粽入江纪念屈原等等 。 可见这讲故事的功力非同一般 。
不过吴均也并非凭空杜撰 , 而是多有所本 。 为什么要用“五色丝”缠裹粽子?或源于祭祀水神的民间习俗 。 闻一多考证说 , 系五彩丝是由百越民族的“纹身”习俗衍化而来 。 纹身后似“龙子” , 蛟龙会视为同类从而免受其害 。 晋代《拾遗记》中载 , 周昭王死而为水神 , 人们在水边祭祀他 , 用的也是五色:“至春上巳之日 , 禊集祠间 , 或以时鲜甘果 , 采兰杜包裹 , 以沉水中 。 或结五色纱囊盛食” 。
那么 ,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为何会变成端午的vip食品?
虽然端午现在是一个很欢乐的节日 , 赛龙舟 , 吃粽子 , 花样繁多 , 但溯其缘起 , 却始于忧惧 。 农历五月 , 正值年中 , 时节更替 , 寒气渐尽 , 热气饱和 , 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阴阳争锋、生死攸关的关键月份 , 是个卫生防疫月 ,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载:“是月也 , 日长至 , 阴阳争 , 死生分 , 君子斋戒 , 处必掩身 。 ”五月被视为“恶月” , 在这个月份出生自然不吉利 。 王充《论衡·四讳》中言:“讳举正月、五月子 , 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 。 不得已而举之 , 父母祸死 。 ”相传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 , 便被父亲所弃 。
【【端午】粽子和屈原到底有多大关系?】关于端午节的来源 , 有很多说法 , 至今没有定论 。 但它本是一个“顺应天时”的节日无疑 。 总之 , 关于五月的诸多活动渐渐都汇聚到五月五日 , 专重五日 , 遂成端午节 , 而魏晋南北朝时 , 屈原这个人物和相关故事逐渐附着其上 , 端午原本驱邪避毒的意义渐被遮蔽 , 反而被赋予的屈原主题占据上风 , 久而久之 , 成了一种大众的“常识” 。
并非没有质疑 , 宋人项安世说:“俗言端午为屈原 , 七夕为女牛 , 皆附会之说也 , 大率人情 , 每两月必一聚会 , 而阳月必用 , 阳日必重之 , 故古人因情而立教 , 示尊阳也 。 是故正月则用一日 , 三月则用重三 , 五月则用重五 。 ”认为古人是因人情立节 , 虽然此说也有穿凿附会之处 , 但还是比屈原之说靠谱许多 。 屈原究竟是否端午投江 , 其实史无明据 。 胡适说屈原是一个“箭垛式人物” , 有太多文学、伦理、民俗的意义附加上来:“古代有许多东西是一班无名的小百姓发明的 , 但后人感恩图报 , 或是为便利起见 , 往往把许多发明都记到一两个有名的人物的功德簿上去 。 ……譬如诸葛亮借箭时用的草人 , 可以收到无数箭 , 故我叫他们做‘箭垛’ 。 ” 不过 , 与其说这是一种谎言 , 不如说是一种凝聚了社会共识和文化传承的结果 , 除了纪念屈原 , 古时还流传过端午纪念介子推、伍子胥、曹娥的传说 , 但很显然 , 千载以降 , 在这场优胜劣汰的文化选择中 , 屈原一骑绝尘 , 以绝对优势胜出 , 成了端午节当仁不让的主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