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能发现 , 无论是在小说、影视作品中 , 还是在我们的周围 , 成长环境中缺乏母爱的孩子 , 总是更加的敏感、焦虑、不安 。
那么 , 母爱的力量是通过什么因素影响孩子的这些性格和行为特点的呢?
2015年7月 , McMaster大学的研究者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 , 他们发现在小鼠模型中 , 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 , 可能是通过影响孩子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 , 从而进一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的 。
真是令(you)人(dian)惊(che)奇(dan) 。
不过我们还是来仔细地看下研究者们的新发现吧 , 毕竟有那么多可怜的小鼠在一出生就与妈妈分开了 , 只能天天对着穿着白大褂的庞然大物们想妈妈(苦逼生科博士生:怪我喽?) , 有一种“鼠生”输在了起跑线上的感觉 。
研究人员对小鼠们做了一些处理 , 得到了4组不同的小鼠 ,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 , 笔者根据成长环境的不同 , 分别给4组小鼠起了名字:
1. 无菌孤儿鼠:在无菌环境下 , 在新生期和母鼠分开的小鼠 , 即没有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
我们可以认为在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小鼠的肠道中是没有微生物的(事实上小鼠肠道内还是有一些特定微生物的 , 不过这不是重点 , 所以只用说一遍)
2. 无菌正常鼠:在无菌环境下 , 由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
3. 非无菌孤儿鼠:在非无菌的环境下 , 没有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 , 可以认为在非无菌环境下长大的这些小鼠的肠道内存在微生物 , 但不存在特定的病原体;
4. 非无菌正常鼠:在非无菌的环境下 , 由母亲陪伴长大的小鼠 。
接下来 , 这4组小鼠在博士生们的毕业压力驱使下 , 走向了不同的鼠生轨迹 。
实验1:缺乏母爱→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不正常的行为
文章插图
首先 , 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实(zhe)验(mo)后发现 , 非无菌孤儿鼠与非无菌正常鼠的肠道内 , 生长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体 , 并且在行为习惯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
前者在实验中 , 总是显得更加焦虑、抑郁 。 具体表现在:更不愿意从高台上移动到低处;更不愿意在有光亮的地方呆着;在被悬尾后有更长的时间处于特有的不挣扎的抑郁状态 。
实验2:缺乏母爱+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不正常的行为
文章插图
之后 , 研究人员取非无菌正常鼠的肠道微生物群 , 分别移植到无菌孤儿鼠以及无菌正常鼠两组小鼠的体内 。
不久以后 , 我们就看到了母爱的力量:虽然在一开始接受了相同的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的移植 , 但三周之后 , 无菌孤儿鼠与无菌正常鼠体内的微生物群就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 并且前者表现出了更明显的焦虑、抑郁等症状 。
实验3:母爱+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正常的行为
文章插图
【有妈妈陪伴的孩子肠道好?】那么如果在不缺乏母爱的情况下 , 小鼠接触到了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呢?通过之前的实验我们知道 , 非无菌孤儿鼠和非无菌正常鼠体内的肠道微生物群体是不一样的 , 而且前者显得更焦虑一些 , 可以认为前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并不正常 。 。
然而 , 在无菌正常鼠被分为两组 , 分别接受了上述两种不同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移植后 , 两组无菌正常鼠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很相似 , 也没有出现行为和性格上的显著差异 。 也就是说 , 是母亲的关怀 , 让小鼠接触到的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变得正常了~
推荐阅读
- 抖音如何获得隐藏音符
- 怎样关闭京东指纹支付
- 为什么没有人养大丹犬
- 为什么家里会有蜈蚣
- 威玛猎犬有攻击性吗
- 蜗牛没土可以养吗
- 王莲的资料:水生有花植物中的王者
- 冬天室外冻不死的绿植有哪些
- 森林有什么动物
- 白茅和芦苇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