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果蔬真的不好吗?

秋冬来临 , 应季蔬菜越来越少 , 反季节蔬菜开始上市 。 一直以来 , 有一种说法 , 认为反季节产品不顺应自然生长规律 , 营养价值低 , 而且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 种种顾虑让人们对反季节产品总是充满疑惑 , 反季节果蔬真的不好?
植物激素会催熟孩子?
提到反季节果蔬 , 很多人听说反季节的东西是激素催长出来的!
科学松鼠会成员、植物学博士史军介绍 , 在反季节蔬菜的培育中 , 的确常用到植物生长激素 , 专业说法叫“植物生长调节剂” 。 这是因为如果是应季种植 , 在田野里授粉工作由蜜蜂等昆虫完成 。 而大棚中就找不到这样的“劳动力”了 , 这时就必须用到不经授粉也能结出果实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何丽表示 , 允许使用的植物激素都经过了长时间毒理实验 , 才进入到实用阶段 , 几乎都无毒或低毒 , 也会发生降解 。 而且这跟我们谈之色变的动物激素并不一样 。
有人担心反季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导致儿童性早熟 。 事实上 , 迄今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有相关性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杜鸿祎等人2011年发表在《中国妇幼保健》期刊上的反季节水果摄入与女童性早熟的关联性研究中 , 收集了105名性早熟女童病例和反季节水果摄入量 , 最后并未发现反季节水果与女童性早熟的关联性 。
“调节剂都有明确适用范围和用量要求 , 只要按照要求使用 , 是能够保证安全性的 。 ”何丽说 。
农药更易残留?
除了激素问题 , 很多人担心大棚蔬菜农药易超标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 , 棚里通常是高温高湿的环境 , 一方面有利于反季节蔬果生长 , 但同样也适合一些病菌害虫生长 。 如果不是采用生物防治等手段 , 就必须大量使用农药 。 另外大棚因没有雨水和风的冲刷 , 也不利于农药分解 , 所以反季节果蔬更容易农药残留 。
不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凤兰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有不同看法 , 因为不同种类的农药分解条件不同 , 不能以“气温高”一概而论 。 相反 , 多数情况下 , 高温更有利于化学物质的分解 。
【反季节果蔬真的不好吗?】不过专家均表示 , 反季节蔬菜是否安全跟反季无关 , 和应季果蔬一样 , 安全是种出来的 , 只要植物激素和农药使用合理 , 一样是安全的 。 监管部门把住检测关口 , 农药残留和激素问题都可避免 。
反自然也不准确
反季节蔬菜跟提倡的“不时不食”的主张似乎矛盾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主任杨国华表示 , 养生确实讲究“顺天时” , 反季节蔬菜属于“逆天时” , 确实不太提倡 。
“我们常认为反季节蔬菜都是反自然的 , 这是不准确的 。 ”朱毅介绍 , 反季节果蔬从来源看有很多种:一类是本身在冬春温暖的热带地区生长的 , 比如从广东、云南、海南 , 甚至国外种植 , 冬季时通过物流配送到市场;第二类是从冷库里搬出来的 , 在收获季节就已贮藏好 , 比如常见的土豆、苹果;第三类则是大棚蔬菜 。 “前两种都不算是反季节 , 对于生产地而言都是顺应季节的 , 只是对于消费地而言是反季节 。 ”
杨国华主任也表示 , 如果是前面这两种反季节蔬菜 , 也不算违背中医的“逆天时而食” 。
营养确有缺失 很多人吃反季节果蔬 , 总感觉在口感上略逊一筹 , 这倒是事实 。 朱毅表示 , 对于南方运过来或者储存保鲜的 , 难免营养流失 , 而对于大棚蔬菜来说 , 则是先天不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