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兹是什么鸟


鸠兹是什么鸟

文章插图
小议“鸠兹”的由来作者:胡绍儒芜湖古名鸠兹邑 , 最早见于《左传》 , “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6年)春 , 楚子重伐吴 , 为简之师 , 克鸠兹 。”1978年 , 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率领研究生实地考察 , 证实鸠兹邑在今芜湖县黄池乡境内水阳江南岸残蚀丘上 。邑名鸠兹 , 由来何在?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则宏《后汉书·郡国志》中关于“芜湖”注云 , “鸠兹意指鸠鸟栖息繁殖之所 。”据此 , 历代学者及芜糊人解释“鸠兹”部是说“鸠兹就是鸠鸟滋生的意思 。”有人引《诗经·周南》:“关关睢孙拿册鸠 , 在河之洲”作为佐证 , 鸠是说明水鸟 , 并引《尔难·释器》 , “蓐谓之兹” 。蓐即是草席、草垫子 。意谓当时芜湖附近的斑鸠已云集到遍地象铺了一层蓐一样 。一度有人还主张用“鸠”作芜湖市鸟 。然而 , 据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芜湖古今》一书中“最早的居民”一章记载 , 远古时代 , 居住于中国东方的人被称为“夷族” , 在芜湖设县以前 , 它叫“鸠兹” , 又叫“皋夷”“皋彝”等 , 是芜湖一带最早的土著人的名称 。据此 , 怎能把“鸠兹”当作鸟来解释呢!1958年 , 芜湖蒋公山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一一石斧 , 证实大小荆山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在活动(见1959年《考古》杂志刊登的《芜湖蒋公山遗址调查小记》) 。近年 , 在宣城县境内发现好几处旧石器时代原始人活动的遗址 。安徽电台在广播这一新闻时还说 , 古代东夷族原始人是从浙西、皖南山区沿着水阳江逐渐西移 , 进入宣城和芜湖的 。考古的新发现 , 与古代史书上说的相吻合 , 证实“鸠兹”是人不是鸟 , 鸠兹邑就是鸠兹人聚居的地方 。这个千古文史之谜该到揭谜的时候了 。“鸠兹”是鸟说的根据是范晔《后汉书》中的“芜湖”注 。但 , 范晔写《后汉书》 , 不象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经过实地考察 , 而是以《东观汉记》为主要依据 , 采摘三国吴谢承、晋司马彪和华峤、谢沈、袁山松诸家之作 , 编成一书 。成书于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宋顺帝升平三年(479年)之间 , 距“鸠兹”见于《左传》(鲁襄公三年 , 即公元前576年)时间相隔996年至1055年 。古代交通不便 , 信息不灵 , 没有经过实地考察 , 只采摘他人之作 , 缺乏第—手资料 , 不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智者千虑 , 难免一失 。从时间上说 , 鸠兹正式改名芜湖 , 始于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 “以地卑蓄水 , 而生绝芜藻 , 故名 。”(见《元和郡志图志》)芜湖县治从鸠兹邑迁来青弋江口在三国吴黄武初年(222年) 。而范晔所处的南朝宋 , 距上述二者要晚588年和257年 。用改名迁治后的芜湖去解释—千多年前的鸠兹邑谬误是难免的 。从地理上说 , 芜湖县黄池乡一带原属宣成县西三区(老建置) 。1971年划入芜湖县 。赵家大桥以西为芜湖县 , 古代为湖区 , 即地卑蓄水 , 芜藻丛生的地方 。赵家大桥以东的黄池乡、湾沚乡 , 原属宣城县 , 是丘陵地带 。这里冈峦起伏 , 绵延数十里 , 红土壤 , 适宜种山芋和烟叶 。在古代 , 这里东隔水阳江是当涂湖区(后为圩区) , 北隔倒逆河(赵家河)是芜湖湖区(后为圩区 , 三国吴赤乌二年始垦咸保圩) 。这种傍山面水的地理环境正适合原始人从事渔猎生活 。既然这里是丘陵地不是湖区 , 为何不根据丘陵地的特点为地方命名 , 而要用湖区的特点命名为“鸠兹”呢?这不又正好说明范晔是用改名迁治后的芜湖情况解释“鸠兹”的吗 。鸠 , 不是水鸟 。鸠为鸠鸽科部分种类的通称 , 有绿鸠、南鸠、鹃鸠和斑鸠等(见《辞海》1059页“鸠条”) 。鸠鸟极大部分生活于陆上 , 栖息繁殖于树林和竹林间 。东汉应劭《风俗通》中有云:“汉高祖与项籍战京索间 , 遁丛薄中 , 时有鸠呜其上 , 追者不疑 , 遂得脱 。”这里所说的“丛薄” , 即能够藏身的树林或竹林 , 决不是湖上丛生的芜藻 。现在人们通常见到的斑鸠、鹁鸠等鸠鸟 , 亦皆栖息、繁殖于树林和竹林中 , 至于《诗经·周南》中所咏的“雎鸠” , 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 。”《禽经》:“雎鸠 , 鱼鹰也 。”有人根据下两句:“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的意思 , 理解为是鸳鸯或凫一类的水鸟 , 但都不是陆上敏灶的鸠 。不管是鹗、是鱼鹰 , 还是凫、是鸳鸯 , 都不会云集到遍地象铺了一层蓐一样 。所以 , 把“鸠”当作水鸟 , 认为“鸠兹”是鸠鸟滋生的意思 , 是一种巧合的牵强附会 。古人不忘根本 , 鸠兹改名迁治以后 , 芜湖别称“鸠江” , 意思是鸠兹人迁到长江边来了 , 把鸠兹同青弋江、中江、长江联系起来了 。假如鸠兹是鸟不是人 , 别称鸠江 , 作何解释 , 难道鸠鸟又云集到长江边来了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