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五代柴窑|柴窑白釉刻花碗( 二 )


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滋润细媚有细纹 。 相传当日请瓷器式, 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 者般颜色作将来 。 "足多粗黄土, 制精色异, 为诸窑之冠 。 清程哲的《窑器说》和清佚名《南窑笔记》对柴窑器都作了介绍 。 郭葆昌《瓷器概说》对柴窑器介绍道:"柴窑在今河南郑县 。 世宗本姓柴, 故名柴窑 。 " 2. 柴窑的存在, 清宫内府曾有收藏的记载 。 据《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一书有四首咏柴窑器的:《咏柴窑碗》 色如海玳瑁, 青异《八笺》遗 。 土性承足在, 铜非箝口为 。 千年火气隐, 一片水光披 。 未若永宣巧, 龙艘落叶斯 。 《咏柴窑枕》 《遵生》称未见, 安卧此何来?大辂椎轮溯, 春天明镜开 。 荐床犹蟹爪, 藉席是龙材 。 古望兴遐想, 宵衣得好陪 。 坚贞成秘赏, 苦窳漫嫌猜 。 越器龟蒙咏, 方斯倍久哉 。 《咏柴窑如意瓷枕》 过雨天青色, 《八笺》早注明 。 睡醒总如意, 流石漫相评 。 晏起吾原戒, 华祛此最清 。 陶人具深喻, 厝火积薪成 。 从这几首咏柴窑器的诗文看, 乾隆皇帝不但欣赏到柴窑器物, 他还亲自睡过柴窑如意枕 。 否则, 他老先生不会有"睡醒总如意"的感受 。 据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记载:"柴窑传世极少, 故宫中尚可见之 。 "传说蒋介石出逃台湾, 把故宫内藏的柴窑器带走了 。 3. 上海博物馆和北京近来发现有两件柴窑器 。
"白釉刻花碗":上海博物馆有件产于五代的"白瓷镂雕殿宇人物枕" 。 此枕既非景德镇产品, 又非定窑产品 。 而北京有件五代"白釉刻花碗", 北京专家对此碗认定为五代时产品, 为北方瓷, 既非定窑产品也非景德镇产品 。 综上所述, 北京、上海专家得出相同结论:一、两件器物同为五代时产品 。 二、两件器物均为五代时精美白瓷 。 三、同为豆绿色 。 四、同为黄土胎 。 五、釉汁很薄 。 六、声如磬, 从白釉碗上可以听到 。 七、从瓷化程度看, 同现代瓷没有差别, 这在1000多年前非一般窑可以做到 。 综合分析, 上海博物馆的"白釉枕"其品质应在当时景德镇和定窑之上 。 加上北京"白釉碗"的佐证, 可以断定:除柴窑外, 不可能有别的窑口能烧出如此精美的器物 。 由此, 可以断定"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应为柴窑产品 。 从而解开中国柴窑史的千古之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