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
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
主要类型
编辑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其主要类型如下:
风蚀石窝
文章插图
风蚀地貌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直径大多约20厘米,深为10~15厘米,有时群集,有时零星散布,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故又称石格窗 。它是由于岩石表面经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吹蚀形成许多细小凹坑,又经风所携带的沙粒在凹坑内磨蚀形成 。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
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多发生在垂直节理发育的不很坚硬的岩石中,由于近地表的岩石基部受风蚀作用强,顶部受风蚀作用弱,逐步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石 。垂直节理发育岩性比较坚硬的岩石,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孤立的柱状岩体,称为风蚀柱 。
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 。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 。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
雅丹地形
土墩和洼地的排列方向明显地反映主风方向 。土墩一般高1~10米,长20~100米,甚至更长;全由粉砂、细砂和砂质粘土互层组成,砂质粘土往往构成土墩顶面,向下风方向微倾 。在中国罗布泊盐碱地北部的东、西两侧,粘土土墩的顶面是盐壳,呈白色,称为白龙堆 。
风蚀城堡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 。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乌尔禾一带最为典型 。
风蚀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 。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 。长10~200米,也有长达数千米者,高1~20米 。
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 。谷无一定的形状,可为狭长的壕沟,亦可为宽广的谷底 。底部崎岖不平、宽狭不均、蜿蜒曲折 。常在陡峭的谷壁底部,堆积着崩塌的岩块,形成倒石锥,谷壁上有时有大大小小的石窝 。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 。丘的外形各不相同,以桌状平顶形较多;一般高10~30米 。支离破碎的残丘地表,称为风蚀劣地 。
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烂凯布的洼地 。它向主风向伸展 。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碟形洼地;一些大型风蚀洼地都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再经风蚀改造而成 。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 。
风蚀岭
通过风的力量,吹走细小的沙粒,经过几十万年,从而形成风蚀岭 。表面为一道道的沟,如同波浪一般 。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 。
推荐阅读
- 臭氧污染的特点 关于臭氧污染的特点介绍
- 硅藻泥的特点以及施工步骤有哪些呢?
- 秦腔的特点 浅谈秦腔的特点
- 火象星座特点 火象星座特点的介绍
- 古尔邦节的风俗特点 古尔邦节有什么风俗
- 孙悟空性格特点 孙悟空性格特点简单介绍
- 白帝城在哪 白帝城的特点
- 童话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童话的三个特点介绍
-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的特点
- 湖底的土壤特点 湖底的土壤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