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鸳湖 清代:查慎行,所属类型:咏物,写水,依恋
【晓过鸳湖原文、作者】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的风催促我挂忱符,春天乘船在江面行驶,两岸长满绿草好像与整个堤岸相平 。
长水塘下了三天的雨,菜花散发的脉脉清香在春风里一阵阵掠过整个秀州城 。
注释
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南 。
春芜:春天的草地 。
岸欲平:即欲平岸 。
长水塘:位于浙江嘉兴之南,由杭州、海宁一带山区发源,注入鸳湖 。
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市 。吴越置秀州,治所在嘉兴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当时诗人64岁,诗人游春到此,到了晚年,他的心被青春所激动,被乡情陶醉,看到鸳湖的胜景,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首句的诗眼在一“催”字,是清晨湖上的晓风的催 。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与诗题呼应,也交代了诗人自己所处的地点 。他此时身在船上也许刚刚迈出船舱,如果不是清凉沁人的晓风,还不会这么早就挂帆起航 。“催”字把景物和人物的关系传达出来了 。第二句写湖景,描写舟行所见 。“绿”字下得极好,和“涨”字结合在一起,给人丰富的色彩想象和运动感,那碧色的湖水仿佛就在眼前漾动,晃人的眼睛 。水色苍翠,原野才能与之一色,“平”字也才更好落实 。用色彩词代替名物词是古典诗词最具表现力的手法之一,这里是一个典型例证 。
后两句写天晴过后,片片油菜田冲击着诗人的乡情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这两句是全诗精粹所在 。第三句承上启下,为末句作铺 。诗人正由长水塘坐船到达嘉兴 。路上春雨连绵,水势迅涨 。可以想见雨过天晴之后,诗人从船舱中跨出来,那种新鲜、清爽的青春感受 。这时他写下了最传神的一句,“菜花香过秀州城” 。这一句全写感觉,然而容量也最大,写出了诗人对家乡最独特的那种感受 。诗人没有写其他的鲜花,却把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 。这花味把诗人浓厚的乡情全唤起来了,像醇酒一样令他陶醉其中 。在一片菜花清香中诗人驶过了秀州城 。这个“过”字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里面蕴含多少联想,引发出多少新的体验,足可令读者作无穷的想象和深思 。
前两句,写的是风,是船,是春水、春草,却令读者感到,诗人心中也已晓风拂拂,风帆满满,春潮洋溢,碧草茸茸 。后两句,使人想到朴素的民歌 。歌手直抒胸臆,不加雕饰,如同童子直言,随口而出,歌声中充满了儿童一般的真诚与坦率,单纯稚拙而又有趣 。
推荐阅读
- 游青莲□值巨川彦广二上人出原文、作者
- 同峻伯夜过助甫得钟箫二字原文、作者
- 送陈德俊归天台原文、作者
- 送沈别驾士珩北行原文、作者
- 重返故园原文、作者
- 占春亭即事三首原文、作者
- 归去来兮辞原文 归去来兮辞全文
- 丁巳六日洞中作是时春已踰旬梅萼未吐原文、作者
- 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原文、作者
- 病起山居日有幽事戏作二首其二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