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用心发现紫砂美的规律( 二 )


王建中:好的作品应该是通过不同的技法和技艺制作出的有意味的造型 。 在这其中 , 有意味非常重要 。 面对一件作品 ,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 ,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 也是艺术品区别于匠人作品的所在 。
通过分析前人优秀的紫砂传统造型 , 不难看出紫砂造型艺术深厚的基础 , 认真地学习、总结和分析造型艺术 , 掌握紫砂特有的造型语言 , 再以现代造型理论为指导 , 创造更多的具有时代感的新紫砂造型是完全可以的 。 在创新中 , 应该抓住重要的几点:首先 , 深入地了解紫砂造型艺术的文化背景 , 将造型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 强调紫砂造型艺术的文化特性的同时 , 也要重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其他姊妹艺术的关联;其次 , 要把握好紫砂的造型语言 。 紫砂的造型语言是其特有的表现方式 , 特殊的材质、造型、成型方法构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 如同绘画当中人体艺术 , 不需要任何装饰 , 展示的就是人体比例与肌肤之美 。 又如京剧当中的道白 , 一定要讲京味语言 , 才是其该有的韵味 。 紫砂也一样 , 只有用其自有的语言来表现才能谈到紫砂造型创作;第三 , 以现代造型设计理论为指导 , 采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新的形态 。 以传统造型光货为例 , 光货即以直线、曲线等几何线形构成的造型形态 , 通常壶形简练 。 以造型构成的形式法则去分析这些器型当中的优秀作品 , 完全符合现代设计理念;花货 , 则是以模仿自然形态为造型主体 , 以形象思维主导创作 。 学习传统紫砂造型艺术 , 必须认真分析、揣摩 , 汲取这些营养 , 是创新当中不可缺少的 。
采访人员:您曾经说过 , “学科交叉和审美意识的通达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 紫砂人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要怎样才能做到审美意识的通达?
王建中:这其实是我长期以来所持的艺术创作的态度和观点 , 把这句话拓展开来讲 , 应该是“宽厚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源泉 , 学科交叉和审美意识的通达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 创造力和创新力的表达 , 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多寡 , 也体现于阅历的深浅和经验的丰富 。 因此 , 勤于实践和不间断思考是艺术设计者的每日必修之功课” 。 从清代一直到当代 , 如果按十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的话 , 每个阶段紫砂行业都会出现杰出的人才 , 他们的作品不仅工艺精湛 , 更重要的是其中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及艺术造型的全新理解 。 而通过对他们的分析不难发现 , 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 , 那就是善于学习 , 汲取前人的经验 , 寻找其中的规律 , 变成自己的知识 。 从秦、汉 , 到唐、宋 ,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辉煌的文化艺术珍品 , 它们之间是延续和相互影响的 , 只有善于融会贯通的人才能发现艺术的相通之处 , 并收为己用 , 创作出拥有这个时代特征的作品 。
采访人员:当代紫砂的发展现状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 , 各种各样好的创新形式不断涌现 , 但是也应该看到 , 其中夹杂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 。 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引导紫砂的创作向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