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紫禁城里竟然连个厕所也没有?( 二 )


所以四姑母的三餐比其他宫室的更丰富, 有时, 四姑母还吩咐我去请我的两位年轻朋友——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 来永和宫享用家做饭菜呢 。  
那个天天去皇宫为四姑母送菜的夏二,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 日日必把家做菜肴准时送到宫里 。
我记得他总是提着一个多层的朱漆提盒, 迈着轻盈快步, 微笑着径直跑进永和宫 。
那时宫中人出入皇宫只走神武门, 亦即皇宫最北的一道门 。 在这道紫禁城北大门外, 军警守卫颇严, 进出皇宫必须持有凭证, 即由宫内发放的一面腰牌 。  
所谓腰牌, 就是用木片做的通行证, 木片上有工匠烫上去的特殊图案和字迹, 后来, 照相术传入北京, 木片上又增加了一张使用者的照片, 这就更接近现代的通行证件了 。
不过, 夏二在说到他进宫送菜情景时常自豪地说, 因为他天天进出皇宫, 神武门的军警都认识他, 那面腰牌只是随便一挥, 军警连看也不看就放行了 。
据夏二说, 他的面孔比腰牌好用得多呢 。  

偌大的紫禁城里竟然连个厕所也没有?

文章插图

四姑母瑾太妃每天用膳时, 都坐在膳桌横头的主位, 靠近她侧面的座位当然就是我的了 。
四姑母入座之后, 通常是侍膳郭顺给她送上一方丝质的怀巾(即现今的餐巾), 遮挡住襟怀, 以免菜汤油汁玷污了衣裳 。
然后郭顺也把同样一方怀巾给我遮在胸前, 与此同时, 另一位宫监周洪把所有的碗盖掀开, 将一大摞碗盖敛走放到院里的方桌上 。
按宫中旧制, 在晚辈与长辈共同吃饭时, 由长者先坐好再发话让晚辈就座 。 还有, 就是太妃允准赐我膳食以后, 我须向她谢恩, 才可入座就餐 。  
当年我在宫里却是个例外, 除了有外人一起进膳, 不敢随便之外, 如果只是四姑母与我两个人, 她便免掉了许多烦琐礼节, 她认为如果礼节太繁, 亲姑侄一起过于拘礼, 反而会太过生分 。
所以, 我和四姑母一起生活, 犹如在家里一样亲切自然, 在我童稚的心灵中, 深感姑母对我爱护备至 。
而且, 我常常感到, 她可能和故去的五姑母一样, 受过改革维新思想的陶冶, 做派不同于其他宫廷中的老人 。
你看, 她虽然身为皇室成员贵为太妃, 却在很多地方顶撞冲击宫廷的繁文缛节 。  
偌大的紫禁城里竟然连个厕所也没有?

文章插图

说了很多宫内的进膳情况, 不禁想顺带说一下宫中如厕之事 。  
外人可能不知道, 偌大的一座紫禁城里, 连一个厕所也没有 。 所以, 当年各宫都准备了自用和客用的恭桶, 以便解手出恭之用 。
宫内的恭桶有个另外的称谓, 叫作“官房” 。 官房多是在木制的小桶上, 打造了一个中间挖了洞的红木坐垫, 在恭桶内, 平时铺一层锯末和细炉灰的混合铺垫物, 在拉尿出恭之时用它掩盖排泄物 。
每日太监们的工作中, 冲洗撤换恭桶也是相当繁重的事项之一 。  
有人曾问过我, 为什么这种如厕方便的工具叫作恭桶?  
这名称确实是宫里创造并传遍各地的 。 “恭桶”应当是从“出恭之桶”衍生而来的 。
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把如厕或者民间俗称的拉屎撒尿叫作“出恭”呢?
这仍然是在宫里首先说开了的 。
大家知道, 当年有皇家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 最高一级的殿试在皇宫举行, 而且由皇帝亲自主持 。 考试时间颇长, 而考生有如厕之事乃人之常情在所难免 。 于是考场规定, 由于科举之殿试考场庄严、神圣而又隆重, 贵为九五之尊的皇上在场亲自主持, 所以任何人想去方便, 绝不得说出任何粗俗词语, 同时, 在被允准出去方便之时, 要卑恭地出入考场, 对皇上表露出极大歉意和万分恭敬, 有鉴于此, 殿试考场备有“出恭入敬”牌, 考生须双手握举此牌, 彰显出而恭入必敬的诚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