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甜蜜与“原罪”( 四 )


这并不是种族歧视 , 而是忠实于巧克力历史与现状的素描 。 2008年全球可可产量超过350万吨 , 约五成来自非洲的加纳和科特迪瓦 , 这两个国家却长期位列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榜单 , 大部分人从事可可种植业 , 平均寿命不到50岁 , 两国的GDP加起来还不到700亿美元 。
与之对应的是两国可可豆的主要采购商 , 年收入基本上都在百亿美元之上 。 如以德芙、士力架、箭牌等产品闻名世界的玛氏公司 , 2015年的年收入就超过300亿美元 , 而其每年采购可可豆大约35万吨 。
按照可可豆2014年“大涨”之后大约每吨3000美元的采购价来看 , 玛氏公司付出的成本也不过是10.5亿美元左右 。 尽管玛氏公司还有一些糖果及宠物护理产品的产业 , 但巧克力在该公司的产值及利润不言自明 。
1998年 , 一个西方国家的人道组织 , 开始指斥雀巢等公司与加纳、科特迪瓦地区的童工问题有关系 。 2000年 , 英国BBC公司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 将那些为巧克力公司提供可可豆的种植园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 画面极其震撼——大量的童工在酷热环境下 , 用瘦弱的身躯采集、搬运可可豆 。 巧克力?那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一种东西 。
事实上 , 童工问题涉及到的问题还更加复杂——童工之中的很大一部分是被贩卖而来 。 贩奴者 , 与当年一样 , 并非外国人 , 而基本上是本地人 , 他们盘踞在车站、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 , 或者是从遥远偏僻的乡下偷取儿童 , 然后出售给种植园主 。 使用奴隶的种植园主 , 再给巧克力商们提供廉价的可可供应 。
可可树只在南北纬15度以内有较好长势 , 这也是加纳、科特迪瓦等地适宜种植可可的一大原因 , 因为全球变暖、病虫变异等因素的影响 , 这一范围在不断缩小 , 目前大约是南北纬10度以内 , 对于巧克力商而言 ,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
更让巧克力商担忧的是 , 可可的种植者 , 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取回报 , 不顾可可树的自然习性 , 砍伐掉其他植物 , 像种植玉米一样将其密密麻麻地种在一起 。
可可树喜阴 , 没有其他的高大树木给其做蓬 , 以及一些热带植物来维持湿度 , 不会有太高产量与质量 , 反而会影响到可可商的生意 。 但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可可种植者并没有金钱也没心思去搞生态系统 。
2013年 , 全球可可开始供不应求 。 主要原因是加纳等国遭遇了大面积的干旱 , 而干旱的原因 , 自然又与毁林伐木的单一种植有些关系 。
2014年 , 可可继续短缺 , 加纳等国饱受埃博拉病毒的侵袭 。 农林学家则早已经提出警告 , 若全球变暖持续下去的话 , 西非地区可能不再适合种植可可一类的作物 。 巧克力商的应对办法是一面忙着将产品提价 , 一面忙着抢购可可 。
巧克力商同时还用上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手段 , 其中的代表就是新型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 。 这些新产品据称是用来替代传统农药的无公害产品 , 能有效保护可可树的生长 , 至于其对土壤、植物甚至人有无副作用 , 就不为人知了 。
(作者:匡济)
看历史公众号:EYEONHISTORY

以上内容就是巧克力的甜蜜与“原罪”的内容啦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推荐阅读